东北人为什么喜欢睡“火炕”
东北的城里人,上了点岁数的,都怀念火炕,冬暖夏凉,比最现代、最高档的大床还舒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以及漫长冬日,铸就了东北人刚强坚毅的人生态度。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比寒冷更难过的砍儿,也没有比人心更温暖的人情味。如果有,那一定是东北农村地区的大火炕。
看起来十分简陋,无法与时尚搭界的东北火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4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取暖设备,时至今日依然在东北农村地区备受青睐。
东北人记忆中浓浓的“火炕”情结
1.充满语言魔力的东北话
谈起东北地区和朴实憨厚的东北人,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东北话太有魔力了。来自不同地区说着各种方言的人,只要与说东北话的东北人接触一个月之后,在不出意外的前提下大家根本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东北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与东北方言的特色息息相关。东北话中既有古代汉语和满语体系,同时也有与普通话十分类似的语腔语调。再加上东北话言简意赅、表意明确,而且还蕴含了令人无法抵抗的幽默细胞,所以才会成为继普通话、外语之外的第三个语种。
这些其实都是现代东北人给全国人民留下的深刻印象,如果将时间向前推移几十年,东北地区给其他省份留下的整体印象就是贫穷、落后,还有令人望而生厌的暴躁脾气。事实上真正到过东北并了解东北人之后,才会发现这一方土地其实更有生活情趣。
2.东北习俗之“东北四大怪”
被众人所熟知的“东北四大怪”,就是特别具有东北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虽然这些习俗看上去确实令人特别费解,但是却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东北风俗画”。
这幅“东北风俗画”不仅具有满族文化风情,而且也是东北人不断与寒冷天气作斗争的产物。来过东北地区的南方人都会由衷的发出,冬天的天气确实太冷了的感慨。为了能够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去,东北人发明了火盆、火炕、火墙、火炉。
3. 东北取暖“四大法宝”
作为东北地区冬季取暖“四大法宝”,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地区特别盛行。因为当时的东北冬季天气要比现在更低,而且最冷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几度。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土坯房中居住的东北人,如果没有这“四大法宝”肯定会被活活冻死。
有一首东北地区特别流行的顺口溜,其中就有对东北冬季生活与火炕的介绍。
“六零七零后,生在平民窝。土坯砌平房,火炕小方桌。全家一铺炕,被窝挨被窝。卫生不太好,虱子比较多”。
当时东北农村的生活条件甚至,要比顺口溜中说的还要恶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人基本上都住平房,而且每家每户都会在正房中搭一铺大炕。家中的男女老少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挤在这铺暖烘烘的大炕上入眠。相比较于现代人睡的床来说虽然质地比较硬,但是却像一个天然的大暖床一样让人好眠。
火盆、火墙、火炉也都与火炕有很大关系,因为火盆一般都要放在炕上以供人取暖,而火墙和火炉也必须与火炕相连才能发挥散热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金属盆然后再里面放上木炭,点燃之后就可以散发出热量。
由于东北地区的冬天不仅特别寒冷而且还很漫长,普通的取暖方法根本无法抵御严寒。所以东北农村各家各户都会配置火盆,将火盆放在炕上之后可以围着火盆烤火。屁股底下坐着烧得热乎的火炕,这感觉不仅特别温暖而且还倍爽。
屋子里还会有一面或两面火墙,厨房或卧室内还会有一个铸铁火炉。取暖“四大法宝”一起上阵,整个人仿佛都置身于暖箱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冬天没有任何活计的时候,都会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火盆烤地瓜或土豆。
这种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在现代社会中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够留存在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的记忆中。虽然东北地区的冬天特别寒冷,而且生活条件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但如果家里面有取暖“四大法宝”,其实也可以过一个充满春意的冬天。
4.东北火炕的历史起源
(1)火炕乃满族祖先肃慎人发明
自古以来就有“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说法,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祖先,其实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冬暖夏凉的大炕。据先秦古籍记载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被称作肃慎人,而他们其实就是满族人的老祖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比较强烈的南北差异,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域、气候、生活习惯不同。南方地区天气炎热而且多雨潮湿,所以人们睡在竹、木床上既凉快又不易受潮;而北方冬季寒冷漫长所以在主卧中搭一铺大炕,不仅可以用来睡觉还可以起到取暖的作用。
(2)火炕的形成历史与功用
大约到了明朝末年之后肃慎人才改族名为满族,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火炕就已经出现了。肃慎人作为游牧民族为了抵抗严寒天气,不得不在冬天的时候蜗居于“撮落”中。所谓“撮落”就是汉语所说的,用木头搭建的简陋窝棚或房子。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覆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这其实就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的“撮落”,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这种房子特别简陋。
虽然“撮落”可以遮风挡雪但是却不耐寒,于是肃慎人“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笔者认为这其实就是东北火炕最早的起源历史。所谓“环屋为土床”其实就是,在房子中搭建一个三面靠墙的火炕。
而“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简单说就是在这种“土床”的下面烧火。这样就可以在漫长的冬季中取暖了。肃慎人不仅在火炕上睡觉而且也在其上吃饭,这一点其实也验证了顺口溜所说“土坯砌平房,火炕小方桌”。
人们会在火炕上放一个体积较小的木桌,在东北地区这种形制的木桌又可以称为“炕桌”。有四个大约30-40厘米高的桌腿,桌面大约有一平方米左右可以放简单的饭食。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东北农村地区,也可以可以看到这种用来放餐食的小桌子。
(3)火炕起源争议
关于肃慎人发明火炕的历史也有人曾提出过质疑,据“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中所说,火炕是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发明。文中说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经过改造就变成了东北火炕。
而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就是《新唐书·高丽传》中,所记载的一段文字:“(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
大意为高句丽人在冬季的时候就会搭火炕,然后在火炕的下面点燃木材烧火取暖。很显然这种说法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火炕起源说。
但是据有力史料记载火炕是由汉族人发明,因为在西汉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就曾有过搭建火炕的历史行为。现代社会中普遍认为火炕是由肃慎人发明,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支持。
笔者认为火炕在肃慎人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再到满族时期就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取暖工具。作为一种寝具或者说取暖设施,在历朝历代的北方地区都有所体现。比如,满族前身金朝人就经常在火炕上睡觉吃饭,这种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5.现代城市东北人的火炕情结
虽然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东北人都已经住上了高楼大厦。即使是依然在农村生活的东北人,无论是房子面积还是装修风格都不比城里差。但是他们却依然对火炕这种极具,东北地域习俗的产物情有独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先进城的东北人,永远无法忘怀曾经朝夕相处的火炕。即使是已经住楼之后也会在家里的卧室中,找比较专业的装修师傅帮忙打造一铺“电炕”。简单说就是一种介于火炕和榻榻米之间的东西,只不过不再烧火而是采用电取暖。
这样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样做有一点画蛇添足的意味。但是对于曾经在东北农村地区,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来说,他们始终也无法忘怀睡在火炕上的感觉。因为火炕虽然睡起来没有大床柔软,但是那种冬暖夏凉的感觉却是大床无法比拟的。
结 语
相信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人永远也无法忘记,曾经在农村地区生活时的惬意与快乐。纵然他们经过努力早已经迈入了城市生活,但是农村的一草一木都在他们的记忆中久久徘徊。尤其是小时候与家里亲人一起睡在火炕上的感觉,更是一种令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现代社会中的东北农村地区,有很多家庭依然在坚守火抗习俗。他们即使将原来的旧房子进行翻新,也会在卧室中搭建一铺大炕。这既是一种文化习俗的传承,同时也是东北人民心中无法割舍的火炕情结。
【参考文献】
金宝忱《东北古今火炕对比研究》
曹保明《东北火炕与烟囱的鲜明特点》
周崇云《考古学视角下火炕相关问题研究》
刘芳《东北汉民族火炕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
(本文根据网络文章整理。)
编辑/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