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民风图片

家训,家庭应有而共守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2-07-033134

家训,家庭应有而共守

有人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

不读书,不忠不孝,不勤俭,不和顺,不谨慎,任何一个“不”都可能是人生路上的坎坷甚至是灾难。所以,有人又说,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未来最深的遗憾。家庭教育,家长第一神圣的职责。

清代人史典说,“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人最快乐的莫过于读书,让人最心安的莫过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宋代的赵善璙liáo说“至要无如教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都在强调读书与教子的重要性。

家长不读书,文化底蕴就达不到。家长没文化或文化结构和要素上有残缺,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家长日常言行上的缺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成了家长的“镜子”,人生的坎坷与灾祸或许就已经注定了。

然而,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有人总结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有管、有教、有罚、有爱。心怀远见,一切从孩子的长远未来出发,宽严相济,赏罚分明。

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的最传统、最重要教育形态,包括家训、家规、家礼、家法等教育形式。①家训使经典价值观实现生活化的转化;②家规使经典价值观转化为规范化的行为规则;③家礼则使经典价值观的结构和要素转化为日常言行素养;④家法则使经典价值观的遵循有了可靠保障。比如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规范化调整,对不遵从家训、家规、家礼行为如何处置等,设置了保障线

以上四种形式,或单独或组合应用,不同程度地执行着教化的职能,使得时代主流价值观得以下潜和践行。让子孙后辈很好地融入时代生态,和谐平安地生活。尤其是前三者,把社会主流价值观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言行。

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教育子女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处世,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是社会教育的校正内容。因而最重要。

在以上四种教育形式中,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家训(含族训,下同)。家训产生于古代权贵家族,繁衍到黎民之家。因包含着丰富的治家教子思想主张,承载着家族家庭成员信服的父祖、家长、族长、兄长、夫妻等的直接训示、教诲、劝勉、嘱托等,被世代口口相传或书载传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承载和传播路径,既内化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的心境,也外化于一个家族之族风、家庭之门风。

家训之所以成为四种家庭教育形式之主要、之首的教育形式,不仅有内涵的经典和朴实,还有其独特的言说方式,让生硬的经典理论不再生硬、枯燥,更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更有利于落实到言行。普遍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表达,有的大量引用历史实例、事例,有的运用类比触物生情等论证艺术和表达形式,让经典价值观大众化、社会化,增强了教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尤其是一些名门望族的名篇,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在中国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家庭教育读本。有系统全面的专著,有经典的字数不多词条,有寓于传记,有穿插于言论散记。有统计,《四库全书》辑录的有 171 种,《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辑录的有 116 卷 31 部 155 类。在郭齐家和李茂旭编著的《中华传世家训经典》中有多达上千的家训文献名目,如先秦时期的《康诰》、《酒诰》、《周易·家人卦》,孔子的《庭训》;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的《戒子植》、诸葛亮的《诫子书》、班昭《女诫》、王修的《诫子书》、王肃的《家诫》、嵇康的《家诫》、王祥的《训子孙遗令》、王昶的《诫兄子及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宋时期的名篇有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宋若昭的《女论语》,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朱熹的《与长子受之》,袁采的《袁氏世范》等。明清时期的名篇有杨继盛的《给子应尾、应箕书》,高皇后的《内训》,傅山的《霜红龛家训》,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康熙的《庭训格言》,张英的《聪训斋语》,张履祥的《训子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等。

在众多的家训著作中《颜氏家训》《袁氏世范》点击阅读)最为人所称道,影响也最为深远。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其篇目和主要涉及的话题有:《致序》开宗明义说明写作的目的,劝导子弟谨守家风;《教子》主要围绕严教和慈爱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对子女施教的问题;《兄弟》论述如何处理兄弟关系;《后娶》讨论男子续弦的问题,认为处理此类问题不可草率为之;《治家》讨论如何管理家庭的问题,主要强调以身率众的上行下效的重要性;《风操》谈论士大夫的风度节操,具体则为士大夫行为处事的具体要求;《慕贤》探讨倾慕贤才的问题,劝导子孙要见贤思齐;《勉学》则用了相当的篇幅来劝勉子弟向学,教导子弟学以致用安身立命;《文章》则是讨论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通过对一些名人文章的评述来阐释自己的文学观;《名实》探讨声名的问题,希望子弟将“修艺”与“修德”相结合,做到名实相符;《涉务》则是劝导子弟“专心致力于世务”,以求有用于家邦;《省事》则是告诫子弟要谨言慎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保全身家;《知足》则是教导子弟要虚己待人,不可纵欲求满;《诫兵》则是以颜氏一门“世以儒雅为业”来劝导子弟重文轻武;《养生》则是谈休养身体的问题;《归心》则主要谈信仰的问题;《书证》则是作者对经史中的有关问题作的记述、考证、辨伪;《音辞》则是作者记述的有关语言和音韵方面的知识;《杂艺》主要谈及包括书法、绘画、骑射、博弈、投壶、卜筮、算术等的具体技艺,希望子弟对此都有所涉猎;《终制》谈论养生送死之事,劝勉子弟丧事从简。可以看出,系统完备的家训专著体制之宏大周全,亦可从中体会出作者颜之推对子弟教导之细致入微。

有“《颜氏家训》之亚”之称的《袁氏世范》,也是家训领域的鸿篇巨制,该书作于公元 1178 年,作者为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该书共三卷,分别为《睦亲》、《处己》、《治家》。如《睦亲》有:“性不可以强合”,“人必贵于反思”,“父子贵慈孝”,“处家贵宽容”,“父兄不可辩曲直”,“人贵能处忍”,“亲戚不可失欢”,“家长尤当奉承”,“顺适老人意”,“孝行贵诚笃”,“人不可不孝”,“父母不可妄憎爱”,“子弟须使有业”,“子弟不可废学”,“教子当在幼”,“父母爱子贵均”,“父母常念子贫”,“子孙当爱惜”,“父母多爱幼子”,“祖父母多爱长孙”,“舅姑当奉承”,“同居贵怀公心”,“同居长幼贵和”,“兄弟贫富不齐”,“分配财产贵公允”,“同居不必私藏金宝”,“分业不必计较”,“兄弟贵相爱”,“众事宜各尽心”,“同居相处贵爱”,“友爱弟侄”,“和兄弟教子善”,“背后之言不可听”,“同居不可相讥议”,“妇女之言寡恩义”,“婢仆之言多间斗”,“亲戚不宜频假贷”,“亲旧贫者随力周济”,“子孙常宜关防”,“子弟贪缪勿使仕宦”,“家业兴替系子弟”,“养子长幼宜异”,“子多不可轻与人”,“养异姓子有碍”,“立嗣择昭穆相顺”,“庶孽遗腹宜早辨”,“三代不可借人用”,“收养义子当绝争端”,“孤女财产随嫁分给”,“孤女宜早议亲”,“再娶宜择贤妇”,“妇人不必预外事”,“寡妇治生难托人”,“男女不可幼议婚”,“议亲贵人物相当”,“嫁娶当父母择配偶”,“媒妁之言不可信”,“因亲结亲尤当尽礼”,“女子可怜宜加爱”,“妇人年老尤难处”,“收养亲戚当虑后患”,“分给财产务均平”,“遗嘱公平维后患”,“遗嘱之文宜预为”,“置义庄不若置义学”。

这六十则论题都有相应的解说性质的文字,以具体说明所要言说的问题的义理。其它《处己》和《治家》也都有相应的具体问题和解说,从中亦可看出完备的家训教育之规模。

《颜氏家训》和《袁氏世范》作为传统家训教育的代表作,其确立的家训体例为后世所继承,成为后世家教可资借鉴的范本,甚至为后人直接沿用,发挥着“轨物范世”的作用,成为教育子弟和进行社会教化的重要文本。

家长首先要学好,然后,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截止目前,还没有什么法子比这一家庭文化活动更适合教化子孙的。

清华大学的王文湛教授,是我国的资深教育家。他在谈及文化时,说了一个例子,或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示,笔者也借此结束本篇论述。

美国一个很有修养的白人妇女坐出租车,儿子问,妈妈,司机为什么黑皮肤?她回答,上帝为了让世界丰富多彩创造了多种皮肤的人。到家了,给车费,司机不要,司机说,我小时候也问过妈妈这样一个问题,我妈妈回答的是,我们黑人低人一等。如果妈妈当时像您这么回答,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王文湛教授说,这个故事,就叫文化。文化不是学历,不是阅历,不是经历,是素质,是内涵,是修养。笔者总结为,是让人有素质、有内涵、有修养的,使人对人类有起码尊重、平等以待、和善相处而不侵犯的教化的过程,对世间万物发展之理有最基本的遵循的教化过程,是代代相传、以长带幼、生态中的组织和个体相互间影响而同化于共认的主流价值观的过程。

家长以正己的实际作为感染子女。家训,家庭应有,成员共守,此谓现代家庭教育之不可或缺。

 作者  萧文

上一篇: 下一篇:教会孩子必要的摄影知识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