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64
南朝更迭
——宋齐梁陈的统治
这是中国南北分裂割据局面的继续,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的王朝,在南方大地一闪而过。相同的开始,相同的结局,历史多次在这里重演。这里群英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王朝虽然短暂,却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战火纷飞之中,佛教却再次进入全盛时期,江南地区也得到了迅速开发。
公元420年,刘裕废掉东晋恭帝,自立为王,国号宋。为了确定于赵匡胤建立的赵氏宋朝,史学家们把刘裕建的宋称为刘宋。刘裕就是宋武帝。这是南朝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政权。宋武帝出身贫寒,深知稼穑的艰辛,所以它废除苛捐杂税,让百姓修养生息,发展生产。而且他崇尚节俭,不穿华服。为了扭转东晋的衰颓之象,他一方面加强皇权,削弱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势力,另一方面则利用寒人掌管实权,处理机要和军务。通过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政治经济有了明显改善,只可惜,刘裕在位两年就病死了。
刘裕死后,太子义符继位,即宋少帝。但是他残暴无道,后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等人废黜,并杀害。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被迎立为帝,史称宋文帝。
宋文帝在位30年,基本继承了刘裕的治国方略,他改革内政,整顿吏治,劝课农桑,南方出现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史称元嘉之治。
与此同时,北方的北魏政权立足未稳,面临着北部的柔然和西面的大夏政权的威胁。元嘉二十二年,卢水胡人盖吴起义,北方各族人民十余万人起兵响应,盖吴上书宋文帝,表达了北方人民对南朝援军的殷切企盼。然而,刘宋政权却毫无作为,坐失良机。等到北魏平定起义,消灭柔然之后,元嘉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50年,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宋文帝选择出师北伐。
北伐过程中,宋军主力王玄谟虽然战败,但柳元景率领另一军在西线取得成功,可宋文帝却命令全线撤退。结果北魏太武帝趁势南进,一度兵临长江。撤军时大肆杀戮,造成空前浩劫。江淮地区一片萧条,元嘉之治不复存在。
宋文帝虽然深沉有谋略,但是为人好猜忌。刘义隆在位时,正是以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总揽朝政,刘义康权倾天下,为宋文帝所不容,最终难逃废黜被杀的厄运。至此,皇族内部的冲突一一上演。发展到最后,宋文帝竟然被自己的亲儿子杀害。
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因为巫蛊(wūgǔ,是古代信仰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之事,文帝想另立太子,结果太子刘劭先发制人,率兵夜闯皇宫,将文帝杀害,自立为皇帝。刘劭因为弑父篡位,导致众叛亲离,武陵王刘骏乘机起兵,击破刘劭,继位为帝,即孝武帝。
抢班夺权的宋孝武帝,先诛杀了镇守荆州的叔父刘义宣,接着又先后杀掉了自己的四个兄弟,尤其是因猜忌杀死刘诞时,竟然屠杀了广陵城(今扬州)中所有五尺以上男丁。女子全部作为赏赐,分给手下将领。
由于骨肉相残,立国仅59年的刘宋王朝,一共有八位君主,期间有三个皇帝被废,几乎每一次皇位更替,都伴随着废立之事和血腥的杀戮。到其灭亡时,除了宋文帝第九子刘昶及其后人因逃避祸乱,投降魏国存世外,刘氏宗亲再无幸存者。
在刘宋政权内乱不已之时,大权逐渐落到以军功起家的萧道成手中。最后,如同刘裕当年一样,萧道成于479年代宋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南齐。
南齐政权建立后,是否能改变刘宋政权后期的弊病?
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四年驾崩,齐武帝萧赜(zé)继位。南齐建国之初,对外无收复中原之志,对内严加盘剥,王室生活极端奢侈,这样的局面,不但没能解决刘宋政权后期的诸多问题,反而使形势更加恶化,王室内部争斗又起。所以,南齐政权仅仅存在了23年,就被萧衍取代了。
萧衍,出身名门望族之家,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颇受萧道成的重视。萧道成死后,南齐政权内讧不断,萧衍乘势而起,逐渐掌握了南齐政权。
公元502年,萧衍的手下逼近齐和帝把帝位禅让给萧衍,并且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甚至多次上书,请求萧衍称帝。萧衍假装推辞,终于在这年4月,正式祭高天地,继承帝位。同时,改国号为梁,史称梁武帝。
梁武帝在位48年,是南朝时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他统治初期,勤于政事,勤俭治国,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都有所改观。但是为了调和皇室、门阀士族、武将寒人等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他在不危机皇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政治势力的政治、经济要求,致使整个统治阶级整天衷情于声色犬马,极端腐朽。到梁武帝晚年,他也开始由开明转身昏庸,特别是他笃信佛教,曾经数次舍身出家,被大臣们用巨资赎回。在他的支持下,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全盛。寺院经济恶性膨胀,占有了大量田地和劳动力。另外,各处大肆兴修寺庙和佛塔,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正反映了当时的佛教兴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梁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一场“侯景之乱”,则彻底灭亡了梁朝。
侯景,是鲜卑化的羯族人,本是东魏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后投降西魏,因为西魏要夺其兵权,公元547年,侯景被迫向梁武帝投降,请求派兵援助。利令智昏的萧衍居然觉得统一天下的时机到了,于是出军北征,结果梁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领军的萧渊明被西魏俘虏,兵败逃回的侯景却被梁武帝任命为南豫州刺史,而东魏此时以归还萧渊明、交换侯景为条件提出和谈,希望借此离间萧衍和侯景之间本不牢固的关系,促成侯景叛乱,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梁武帝不顾侯景的反对,与东魏和谈,另一方面又不对侯景加以防范,最终酿成了“侯景之乱”。侯景起兵反叛,围困都城,梁武帝的子孙们各怀鬼胎,镇守各地,却没有一人发兵救援,坐失都城陷落。梁朝政权被侯景掌握,梁武帝也成了傀儡。公元549年,梁武帝在忧愤中死去,梁朝再次陷入内乱。
陈霸先,出身寒门,当“侯景之乱”暴发后,他率军克服重重障碍,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于公元552年在建康与侯景展开决战,彻底摧毁了侯景的势力,而他也在此过程中,声威大振,逐步掌握梁朝政权。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称帝,改国号为“陈”,史称陈武帝。
陈朝建立后,南方局势并不稳定,梁朝残余势力依然强大,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更是不断起来反抗,本想有一番作为的陈武帝,却在2年后匆匆辞世。他的继任者中虽然也出现了陈文帝、陈宣帝这样的有为之君,但终因国力太弱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是江南经济却得到迅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强的战争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所以大量的北民南迁,为南方带了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使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江南地区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也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南方经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江南土地得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也有所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也有很大增加。另外,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都发展成为重要的产粮区,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么一个战火纷飞的历史大舞台,多少猛将勇士血洒疆场,多少能臣谋士运筹帷幄,多少贫民寒士平步青云,他们演绎了一段段精彩传奇,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最终,造就了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南朝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