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063—金革之世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3-10-13560

【中国通史】—063

金革之世

—— 十六国春秋

这是汉族历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时期,也是汉族历史上一次毁灭性大灾难,使传统文明遭遇灭绝危机。为解除危难,出现“杀胡令”,倍受后人争议。

西晋“八王之乱”,诸王为了在战争中获胜,不惜“引狼入室”,借助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北方少数民族力量,来实现帝位的争夺。

“八王之乱”造成西晋国力空虚,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北方先后由(当时的中原人统称为胡人的民族)人及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一、大小各异的政权。其中有十六个政权比较具有代表性,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图.jpg

五胡分别指匈奴、鲜卑、氐、羌、羯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的称呼最早出自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这十六国可以归纳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和夏,其范围包括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南蜀地一带。它起于西晋末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立国,终于439年鲜卑族的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前后一百三十多年。

五胡分布图.jpg

【五胡背景】“五胡”本篇历史语境主要指中国古代生活在中原西北部地区的匈奴、鲜卑、氐、羌、羯五个少数民族。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司马迁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 láng jū xū,中国古代山名,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肯特)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沙漠)” 。在汉武帝晚年,匈奴击败汉军,重新掌控漠北。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hūhányé chányú,虚闾权渠单于之子)率众归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灭北匈奴郅支单于(zhì zhī chányú,虚闾权渠单于长子) 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hǎi)落尸逐鞮(dī)单于率众归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漠北又发生蝗灾,北匈奴开始“大乱”。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铁弗赫连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权。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匈奴族人随着华夏的统一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鲜卑:据史料考证,其契丹、室韦、蒙古都是属于东胡一族系,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鲜卑源于东胡(东胡是中国东北的古老游牧民族,相传与匈奴同源,周朝时匈奴人自称“胡”,又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大约1300年,与东北的汉族、濊貊、肃慎被并称为古代东北四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蒙古语族,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在秦汉时被匈奴打败,分为两部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以山名命族名,形成乌桓鲜卑两族,受匈奴统治。公元45年鲜卑随匈奴侵扰中原边境,中原人始知其族。匈奴分裂后,鲜卑摆脱其控制,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 91年,北匈奴迁往中亚,鲜卑占据蒙古草原。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三世纪前叶,轲比能(东汉末三国时鲜卑族首领)再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交好曹魏他死后各部又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时和时战。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建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的五燕政权)、陇西鲜卑建西秦、拓跋鲜卑建南凉、拓跋鲜卑建代国等国。386年拓跋部建北魏,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663年被吐蕃吞并。拓跋支裔建西夏鲜卑史上建11国581年,随着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以鲜卑族作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不复存在,成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南下的鲜卑人从游牧转向城镇生活和定居农业,大部分汉化,小部分融入藏族(吐蕃);关外的鲜卑拓跋部有一支后来定名锡伯族;慕容部的一支建国吐谷浑,一部分成为土族现今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主体 ;宇文的一支游牧于兴安岭一带,岭南“契丹”(后来建立辽国的契丹族),岭北为“室韦”(后更名和融入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汉族等)。

氐:(dī)人是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 注:“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在今九寨沟、平武、松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qiāng族自治州)境内。故氐族最先活动范围在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四川、甘肃、青海等省的交界处,广泛集中分布于四川川西北地区,川东北地区,甘肃陇南地区。西晋末(297年),巴氐族首领李特打响五胡建国的第一枪,其子李雄于公元304年在成都称帝,建立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成汉。  从此掀起五胡角逐中原浪潮,略阳氐族(氐族的一支)最为强大,建立了统一北方的前秦。五胡十六国时期,氐族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周边的民族之中。氐族同汉民族一样都是农耕民族,姓氏皆为汉姓,族群汉化程度很高。在魏晋时期,氐族人民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羌:qiāng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中原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táo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羌人的活动中心。史书记载,殷商时期,羌为其“方国”之一,有首领担任朝中官职。他们有的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甲骨文卜辞中有关“羌”的诸多记载,表明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周时,羌之别种“姜”与周的关系密切,大量的羌人融入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是中原诸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力量,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而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此后,羌人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后汉书·西羌传》载:“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这一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汉代羌人分布很广,部落繁多。为隔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建立了地方行政系统,设护羌校尉等重要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同时,归附的羌人大量内迁,从地域上分为东羌和西羌。进入中原的东羌附居于塞内而与汉族杂居、通婚、融合,从事农业生产,私有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未进入中原的西羌大部分散布在西北、西南地区,有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婼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发羌、唐牦、西南地区的牦牛羌、白马羌、青衣羌、参狼羌和冉駹羌诸多羌人部落。其中,牦牛羌,初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九襄镇),后继续南下至越嶲郡(今四川安宁河流域及雅砻江下游)。白马羌,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市南部。青衣羌,居住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安市一带。参狼羌,主要在今甘肃武都市,特别是白龙江一带。冉駹羌则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说明羌人在其中占有较大比例,各部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部分尚处在氏族部落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苻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氏建后秦政权。后秦政权势力处在北魏之南,东晋之北,统治羌人及中原各族达33年。之后,还有几个羌人部落相继兴起。即陇南的宕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的邓至羌,二者存在了140多年。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

羯:羯(jié)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因为它只是当时匈奴族的一个分支(或部落),是晋代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晋代入塞匈奴十九种:屠各、鲜支、寇头、乌谭、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郁鞞、萎莎、秃董、勃蔑、羌渠、贺赖、钟跋、大楼、雍屈、真树、力羯,各有部落,不相杂错)。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后赵政权,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匈奴造反的时候,羯人强大,五胡乱华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北方地区称霸,成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一。后被冉闵所灭,并在其发布的“杀胡令”下,羯族几近灭绝。流亡的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侯景之乱被扑灭后,余则同化于其他民族。

东晋十六国一览表.jpg

西晋末年,秦(甘肃天水)、雍(甘肃武威)两州连年发生灾荒,人民无法生存,不得不迁徙到巴蜀地区。但是,当地的官吏贪暴,迫使流民还乡,賨cóng(古代少数民族,又称寅人,现土家族的族源)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愤,于公元301年,在绵竹(现今四川德阳北)发动流民起义,后李特在战斗中阵亡,他的儿子李雄继续领导流民作战。控制了成都以北的大片土地。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称皇帝,国号大成338年,李特的侄子李寿改国号为汉,史家把两个国号合起来,称为“成汉”成汉统治初期,赋税较轻,政刑宽和,是人民所拥护的政权。不过,到统治后期,因为统治者大兴土木,上下离心,公元347年,在东晋的进攻下迅速灭亡

正当李雄称霸成都之时,山西也有人称王。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现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公元308年,称帝,建都平阳(现在山西临汾县西南)汉国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它的建立把中原推向了战乱的边缘。

五胡瓜分长江以北图.jpg

公元316年,刘渊之子刘聪攻陷长安,西晋灭亡。期间,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而北方和西域各胡人则趁天下大乱之机,开始入侵中原。纷纷建立政权,胡人入侵会给中原带来什么影响。

这些来自荒蛮之地的胡人,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习惯,如鲜卑族慕容氏大掠中原时,除了抢劫无数财宝外,还掳掠了数万汉族少女,充任军粮,宰杀烹食。另外,又有羯人石勒在灭亡西晋的过程中曾经残杀了汉人十几万。他起兵之初,时常因军粮不足,大肆劫掠百姓,被人称作“胡蝗”。且由于早年被汉族地主压迫,常出于民族仇恨杀死不少西晋的王公卿士和世家大族。在他建立后赵政权后,屠杀掠夺汉人的做法并没有改变。

据史料记载,石勒派侄子石虎讨伐曹嶷yí)曹嶷投降后,还是被石勒杀死了,曹嶷的三万降卒在青州史刘徴的劝说下,留下了700人,其他全部被坑杀。另外,还有记载,石勒手下有一个汉族参军樊坦,一次石勒见他衣冠破烂,大惊,询问缘故,樊坦未加思索回答说“顷遭羯贼无道,资产荡尽”,原来是被羯族人抢劫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汉族参军尚且遭到羯人的抢掠,至于那些汉族贫民的情况,就可以想见了。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据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400万,而当时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中华文明面临灭顶之灾。处于死亡边缘的汉人该怎么办。他们渴望出现一位英雄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350年,汉人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胡军,推翻了后赵王朝,建立冉魏政权这是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唯一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当时,北方那些没有南迁的地主和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以避胡人的屠杀和掠夺,另外还有大量的流民为了自保,组织了一个汉族武装流民集团,称为乞活军。乞活,顾名思义就是乞求在乱世中活命自保,其悲壮凄惨之情形可见一斑。冉闵的祖父、父亲等亲人都参加了乞活军,并在与胡人的战争中战死,冉闵就是在这些乞活军的支持下,建立政权的。他勇猛善战,足智多谋,曾经多次以几千骑兵歼灭胡人数万军队。后世对他诸多非议。主要是因为他发布了一系列的“杀胡令”。当时,此令一出,受到汉人的热烈响应,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等数百万的胡人开始退出中原。而羯赵在汉人的疯狂报复之下,基本被杀绝了。实事上,冉闵的野蛮行为正反映了汉族对羯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

由于胡汉力量悬殊,公元352年,冉闵被鲜卑族慕容儁jùn所杀。此后,冉闵被慕容氏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虽然死了,但是他却让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收敛他们肆无忌惮的抢掠行径,开始与汉人寻求合作。

公元351年,氐族苻健以关中长安为中心,建立秦国,史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篡夺王位,并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前秦国势开始蒸蒸日上。

王猛,字景略,被苻坚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本来投在北伐中原的东晋桓温帐下,但见其并无恢复中原之意,只想通过出征提高自己的声望。所以,当东晋军队撤退时,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留在了北方。前秦苻坚登位前,早已知晓王猛大名,即位之后,直接命其辅政。苻坚听从王猛的建议,实行抑制氏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而且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扩大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并提倡儒学,注重农桑,所以当时前秦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国力达到鼎盛。

王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他的辅佐下,苻坚东西出兵,先灭掉了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又扫平了前凉等割据政权,至公元382年时,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东晋前秦形势图.jpg

面对赫赫武功,苻坚渐生骄纵之心。他把王猛生前嘱咐不要伐晋的建议置之脑后,在大臣的一片反对之声中,依然征调全国的军队讨伐东晋。结果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前秦惨败,不仅没能灭掉东晋,反而使前秦帝国陷入了困境。苻坚带着十多万残兵败将回到长安,原来依赖武力完成的统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原本被前秦征服的各族贵族纷纷起兵反抗,企图恢复他们曾经的政权,前秦土崩瓦解。刚刚安定下来的北方,又将陷入战乱之中。

384年,曾力荐苻坚伐晋的前燕宗室慕容垂在华北建立后燕。原先被前秦迁徙到关中的鲜卑人,也在慕容泓的领导下在关中建立西燕。并率众进逼长安,苻坚被迫撤出都城长安,不久被降伏于自己部下的羌人首领姚苌所杀。

386年,姚苌占据长安称帝,建立后秦。此外,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建立了西秦,氐族将领吕光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后凉,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珪在代北重建代国(后来的北魏)。

398年,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至于其他力量相对弱小的政权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这些政权之间,彼此征伐,战乱不休,深受战争之苦的各族人民迫切希望能过上统一安定的生活。

在众多的政权中,有一个国家开始脱颖而出,实力渐渐强大起来,它就是北魏。北魏在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祖孙三代的共同经营下,终于在公元439年,消灭了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归于统一。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局面结束,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相对安定的南北朝时期。

“五胡乱华”的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那一幕幕“人相食之”的人间惨剧,永远令后人铭记与警惕。这正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较量,中华文明在经历劫难之后,终于使野蛮征服者被汉族先进的文明所征服。正是在这两种文明的碰撞中,中华民族又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融合时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萧文

上一篇:062—百年风云 下一篇:064—南朝更迭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