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党项族
(5世纪—12世纪)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属西羌族的一支,因此也被称为“党项羌”。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羌族发源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地区。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到河陇及关中一带,开始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是汉化之后第一个建立农耕国家的少数民族。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隋初,党项最大的部落拓跋氏带领多个部落依附隋朝,被隋文帝安排在甘肃部分地区居住。后来曾经发生反叛,攻击隋朝会州的事件,但很快被打败,然后再次请降依附,并派弟子到隋朝谢罪和朝贡。在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党项人重新独立。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因为唐朝国力急速发展,非常强大,这些党项羌再次依附唐朝。因为人数太多,而且管理比较风险很大,因此唐朝专门设立32个州安置和管理他们。任命比较大的部落的首领为各州的刺史,以拓跋氏首领为西戎州都督、平西公,管理所有的党项州。唐太宗还赐给拓跋氏皇家姓氏李,这也是后来西夏王朝的王族姓李的原因。
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这也是后来西夏建国的基础。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宋初,党项人先是臣服宋朝,并出兵帮助宋朝完成统一大业。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赵光义又准备将党项的统治阶层全部迁入京城,防止其势力继续发展,被当时首领的弟弟李继迁识破,引起李氏的不满,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后来逃入草原,通过迎娶草原其他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借助草原势力,重新实现了对党项人及银州夏州等地的统治。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多次打败宋朝的入侵后,得以稳定下来,领土还不断扩大。1032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制西夏文。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治理模式、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则是高度汉化。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其统治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建国一百多年,夹在宋与辽之间,相互攻伐了一百多年。前期通过打赢夏辽战争和夏宋战争,从而站稳脚跟,形成一百多年三国鼎立的局面。经常是联辽抗宋,或联宋抗辽。
虽然西夏在第一任皇帝死后,即走上了汉族王朝老路,也就是幼帝登基,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掌权,进而开始进入权力争夺的动乱期。再加上皇族开始享受安逸腐败的生活,国内政治混乱,国力日趋衰败。但三国鼎立的局面依然能够维持,因为三个国家都在按相同的方式衰落。最后,只有不断崛起、刚刚征服中亚、欧洲部分地区的蒙古帝国才能征服三个国家。
1227年,蒙古大军攻破西夏都城,皇帝被杀,西夏国亡国,党项人失去了其共同生活的地域,分散流落各地,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成为蒙、元属民,渐渐为汉、藏、蒙古等族所同化,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编辑/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