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卷中·处己】—47
财色不可苟得
【原文】圣人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此最省事之要求。盖人见美食而下咽,见美色而必凝视,见钱财而必起欲得之心,苟非有定力者,皆不免此。惟能杜其端源,见之而不顾,则无妄想,无妄想则无过举矣。
【译述】圣人说:不去看那些可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心里就不会感到迷乱。这是省去诸多烦恼的秘诀。一般来说,人见了美食就要咽口水,见美色就会注目凝视,见了钱财就会引起贪求的心思,如果不是思想坚定的人,都难免如此。只有能彻底断绝这些贪欲的根源,对它们视而不见,就不会产生妄想了,没有妄想就不会在这些事情上犯错误了。
【评析】“不见可欲,便心不乱”,其实这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思想。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食,美色,财物,能引起人的欲求是合乎自然本性的,这些东西在世界上无处不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它们本身不是罪恶的根源,况且一个人如何能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呢?说是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世界上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太多了,靠躲避来防止犯错误是根本办不到的。要想使人不被那些能引起欲望的东西迷惑而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人的道德意识,防止满足私欲而违反社会道德和刑律;二是要鼓励上进,靠自己辛勤劳动来换取;三是要用国家强制力来克制。即通过健全法治,违法必究来克制人的妄为。
尽管本语录的观点有些偏颇,但其在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即予欲取之,必遵其则,不可苟得。把劳动创造财富、交换而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争与他人合作共同做好事情等的道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孩子讲清楚,让孩子明白,尤其突出万事不可强求的红线。从而,做好对孩子的思想引导、错误言行的疏导教育。同时,尽可能避免或管控一些过于刺激不合理欲望的物象等,如不宜孩子接触的大型网络游戏、“灭绝人性”类的游戏景象等。实现管控与疏导的结合。
编辑/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