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中国故事之盛唐气象(一)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3-17546

讲中国故事

盛唐气象(一)

公元八世纪,世界充满变动不安的气息,而东亚大陆上,唐朝正经历着欣欣向荣的开元十四年。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大唐正在诗意地运行。

阿倍仲麻吕的家人忽然出现在码头上,怎么连去世多年的爷爷也在朝他挥手?许多大船在暗夜中疾驰而过。去大唐,去长安,去看世界上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是他的最大心愿。见识各种模样打扮的人,那些写出灿烂诗文的人,满天星星,和好看的飞天舞女。

奇幻、眩晕、恐惧、焦虑。

隆隆的鼓声由远及近,阿倍仲麻吕渐渐醒来。他知道,自己又梦见家乡和前往大唐的颠簸旅途了。

此时,长安正在五更的晨鼓中苏醒。伴着三千鼓声,宫城、皇城和108坊的大门次第开启。前去早朝的官员正在赶往皇宫,沿街的早点铺里烛光闪耀、炊烟升腾,天渐渐亮了。

这一年,阿倍仲麻吕二十八岁,他在长安已经驻留了整整十年,但此刻的他来不及感伤怀想。

长安城里的曦光,勾勒出鸿胪寺的飞檐曲线,生动、漂亮,这里是接待前来大唐访问的各国使者的。

时辰不早了,阿倍仲麻吕飞快地起床、洗漱,戴上一个精致的护身符。他已经吩咐自己的随从,不必早起陪在前后,这样会让他分心。

他独自向鸿胪寺大门外走去。今天,他要参加唐帝国一年一度科举考试,进士科最后一门,也是最难的一门。能一路挺进进士科考试的人凤毛麟角,这可是唐帝国科举万众瞩目的宝塔尖啊。

公元717年春天,出生日本奈良名门望族的阿倍仲麻吕,因学识出色,被选拔为前往中国的留学生。

当时日本遣唐使的航线大致分为南北两路,因海上凶险,航海技术还不发达,遣唐使的每次出访都是生死考验,船毁人亡的事件屡屡发生,但年轻的阿倍仲麻吕不怕。而且,他们使团的四艘船都非常幸运,从日本港口一路惊涛骇浪,渡过大洋,靠泊在宁波码头上。之后,这支557人的使团辗转来到长安。这是唐帝国迎来的第九支日本遣唐使团。彼时,正值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初年,盛唐的景象深深震撼了这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阿倍仲麻吕决定,留下来,深入学习唐朝文化。阿倍仲麻吕很快被安排到当时的“国立大学”国子监太学学习,他在这里潜心攻读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左传等儒学经典。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他在长安读书的日子过去了十年。他的聪颖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一直是国子监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渐渐地,他生出一个执念,希望和中国儒生一样,报名参加国家举办的科举考试。

唐帝国的答复格外大度,外国人可以和中国学生一起读书,那就应该一视同仁,也可以参加帝国的科举考试。于是,阿倍仲麻吕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咬牙考到了进士科最后一场——时务策。

距长安2000公里的敦煌郡,太阳已经升起,照耀着这座西部的繁华城市。风沙无法掩盖敦煌的奇异色彩,这里的阳光更加炽烈,这里的人也更加明丽、率真。

李巧儿梳洗完毕,神色间有些飘忽的忧伤。她穿过堂屋,蹑手蹑脚,来到丈夫翟生睡觉房间。她静静地注视着眼前正在熟睡的丈夫,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做了。

他们都是敦煌本地人,祖先都是从遥远的中原先后迁居而来。李家几代人都履职于戍边卫国,丈夫家则是世家大族,翟姓在当地深孚众望。但婚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索然乏味,于是李巧儿说:我们分开吧。丈夫有点吃惊,他知道,妻子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要离婚了。他有一瞬间感到绝望,但很快就想通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这就是唐帝国,中国历史上最豪迈、也最豁达的日子。对于婚姻,同样少了许多清规戒律。合得来,两情相悦,就在一起;合不来,渐生间隙,那就一别两宽,往前看。自由与宽容像风一样,轻松、舒适而美好。

日上三竿,西市沿街商铺陆续开张,长安城逐渐充满世俗的活泼。在公元八世纪,长安城中的西市是全球商品的集散地。

高鼻深目的米福山来到他的商铺时,看到伙计们正在麻利地卸下临街的门板,准备营业了。米福山是个气场十足的商人,在长安城里的商业街区名声不小。只要一看到他的模样,就知道他是个粟特商人。

粟特人原本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古老民族,从中国东汉时期开始,就往来活跃在贸易大通道——丝绸之路上。他们富于冒险精神,一直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担当者。他们兴商贩易,在运输商品的道路沿线,建立了一系列的商业聚落。他们给中国带来了珠宝、香料、药材、金银器,也带来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还传播了各种宗教信仰。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贩卖到西域各国。

粟特人的传统习俗是,所有年满20岁的男子,都不可以待在家里,必须出去学习经商。他们大多数都会前往长安,历练身手。他们勤奋、努力,脑筋灵活,随机应变,诚实而聪明地积攒着财富。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长久生活在这个自由而开放的国度。因为这个帝国允许所有外商在各处买地建房、立店经营。

米福山与妻子都是粟特人的后代,他们已经成了长安居民,选择在城中两大市场东市和西市之一的西市做生意,为这个城市的商业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努力。

今天是个值得期待的日子,米福山一手组织协调的西亚商队,按照计划就要到达长安了。他喊来两个精干的伙计,要他们出城,在商队的来路上打探。

春天已经在路上,来往的商队总是载满了金钱和欲望。公元八世纪,世界充满变动不安的气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内乱不止,法兰克王国(现在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历史上的分立前的帝国)在扩张与战争中达到鼎盛,中东沙漠中的阿拉伯骑兵狂飙突进,展开新一轮征服世界的战争。

东亚大陆上,唐朝正运行在欣欣向荣的开元十四年。据帝国户部统计,今岁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李巧儿原本计划上午就带着丈夫去和自己的父母商议离婚事项,但敦煌郡太守派来的差人突然找上门。一件当地农民与戍守部队发生纠纷的突发事件,要求她丈夫前去调查和调解。翟生是当地的治安官,他不能不去。倒是李巧儿通情达理,说你去吧,公务要紧。翟生离开后,李巧儿也骑马出了门。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她飒丽的样子非常动人。在唐帝国的西部,这样的风情总是不经意地流淌。

正午时分,李巧儿独自一人来到热闹的城里。她进了一家熟悉的店铺,老板娘是她的多年好友,一个波斯后裔。李巧儿告诉好友,她要离婚了。好友有些惊讶,但并没有反对。那个时代的宽容与通达,超乎后人想象。

《唐律·户婚》中,专门有协议离婚的条款,也就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被定义为“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而提出离婚者不只是夫方,妻方提出离婚的也时时可见。女方再嫁不为失节,唐代妇女也不以屡嫁为耻。帝国的众多公主中,再嫁的就不在少数。

李巧儿她们坐在店铺里,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景象。身披袈裟的西域梵僧,匠人、马戏团的,放假出游的,戍守边疆的职业军官和他们的女人,驮着丝绸绢匹的驼队,小商小贩,本地人、外地人,买东西的,闲逛的。

这和李唐政权深受胡风影响有关。唐帝国的皇室源自关陇军事集团,有胡人血统。多民族的交汇与融合,使得人们天然的对各种事物都保有接纳的胸怀。

在婚姻上也是如此,开放并且开明。

在这样的时代与社会风气下,唐代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动,不少妇女活跃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领域。她们不仅为国家创造财富,也使自己和家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午饭过后,好友骑上一匹马,与李巧儿一起缓缓而行,她觉得自己应该陪她走走。李巧儿希望,开个有个性的酒庄,或者很有品味的邸店,同时,创办一个制作工艺品的小作坊。她有许多好的创意和构思,希望说服自己的好友能够加入。

此时,一个年轻的山西诗人与她们擦肩而过。他叫王昌龄,正值二十七岁的盛年,带着一身诗意和豪情,感受着西部的壮阔不羁。在唐帝国璀璨的文学星空中,他是独特而闪亮的一颗。开元年间,气象万千,火热的年代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他,那也是一个诗歌的盛世。

王昌龄先后结识了李白、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他们曾一起和诗对酒、逍遥游历。那些交往深厚的诗友们,才华横溢,留下了无数广为流传的佳句。只有诗歌,才配得上大唐的飞扬。

王昌龄豁达、豪放,尤其擅长七绝。由于在首都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于是他投笔从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辽阔西部的军旅生涯。

中国西部的风景令人震撼,他有感而发,当即创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这28个汉字的组合,充盈着青春朝气和历史感触,更充满了英雄史诗般的梦想。在那些浪漫的年月,大唐的广袤土地上,许多个诗人正在行走,书写着为后世永久传颂的不朽诗篇。

(原文为纪录片《中国》解说词,略加整理)

编辑/萧文

上一篇:中国故事之盛唐气象(二) 下一篇:中国故事之杨坚和独孤伽罗(二)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