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044—守成年代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3-09-12444

【中国通史】—044

守成年代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

东汉,一个由豪族扶植起来的政权,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娃娃皇帝最多的朝代,一个外戚和宦官把政权闹得天翻地覆的时代。

当开国君主苦心积虑的把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一旦自己的后代不能运用这些权力,帝国的最高权力会落在谁的手上。在外戚趁着皇帝年幼,一手遮天、权倾朝野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皇帝长大时,是否需要交出自己的权力。当皇帝可以亲政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依赖和依靠的人,居然只能是一群身心不健全的宦官。

东汉,在皇帝、外戚、宦官的角逐中,逐渐走过它的守成年代。就是这样的争斗,使一个王朝一步步由辉煌走向衰亡。

创业难,守成更难。对熟悉前汉王朝诸侯骄横、权臣跋扈、外戚专权的东汉初期的帝王来说,在如何对待功臣、外戚和宗室上,则是采取种种防范措施,以图巩固皇权。光武帝打下江山后,退功臣进文吏,功臣们主动交出兵权,到自己的封国去养老,政治上抑制,经济上却给以照顾,对于外戚,光武帝是又提防又任用,对宗室成员,则采取了只给诸侯王封国和食邑,而不让他们干涉政治和执掌军权,从而加以限制,明帝即位后,一改光武为政时柔道,而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对功臣外戚,该杀的杀,该放逐的放逐,毫不手软,在东汉明帝时期,是外戚最被压制的时期,对宗室王侯,明帝将他们的封邑在光武帝分封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以图从经济上限制宗室的影响。到了章帝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给诸侯王增加了封邑,但诸侯王们却被留在京城,不准就国。外戚马氏窦氏相继登场,但也只是在经济上强占土地,远没有达到影响朝政的地步。

然而,皇权越是集中,就越要求君王精力充沛,精明干练。一旦君王年幼或者昏聩,大权旁落,整个帝国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可是,东汉王朝从章帝以后,偏偏都是娃娃皇帝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这就为外戚和宦官控制朝政提供了条件。

那么,从什么时候起,外戚和宦官开始参与了东汉的权力角逐的?

公元88年,汉章帝死去,年仅十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掌握了朝政,这是东汉一代外戚专权的开始,窦氏家族成员布满朝廷,掌握高官要职,百官只能是唯唯诺诺。和帝年龄稍大,对窦氏专权极为不满,但在深宫内与内外臣僚隔绝,可以依靠的只有宦官。

公元92年,他利用中常侍郑众掌握的部分禁军,诛灭窦氏集团在太后身边的党羽,下令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shòu),把他打发回封国。然后,迫使窦宪自杀,窦氏宗族宾客都免官放归本郡,郑众因此被封侯,并参与朝政。这是东汉王朝宦官干预朝政的开始。

在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二者是如何斗争的,哪一方是最后的胜利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公元105年,二十七岁的和帝死去,和帝的皇后邓氏,颇识法度,她开始立生下来才一百多天的刘隆即位,但刘隆于次年八月死去。她又立和帝的侄子刘祜为帝,史称安帝。邓太后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她一面依靠兄长邓骘(zhì)掌权,又起用名士杨震等人,试图取得士大夫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邓氏等外戚也严加管束。一时政治比较清明。与此同时,她又重用宦官,宦官的权力也在加强,邓太后并用外戚、宦官、名士,试图调和各方面的势力,尽管如此,邓氏一门,仍然权倾朝野,引起了安帝的不满。

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去,安帝亲政,安帝的亲信乳母王圣与中黄门李闰、小黄门江京等,诬告邓氏有“废立”之心,邓骘被迫自杀。邓氏家族败落。安帝重用宦官李闰、江京、皇后阎氏兄弟阎显等也在朝廷为官。暂时形成外戚、宦官共同专政的局面。

公元125年,三十二岁的安帝死去,太后阎氏试图专权,与兄弟阎显立章帝孙——年幼的刘懿为帝。但刘懿不久死去,史称少帝。阎太后又想立一个小儿为帝,宦官孙程等人密谋,杀掉江京、阎显,拥立宫女所生的废太子,11岁的刘保即位,史称顺帝,阎太后被迁,孙程等人被封侯,宦官势力大为增长。

安帝、顺帝时期,宦官随意干涉朝政,甚至假传皇帝的命令,胡作非为。后来,顺帝也扶植外戚势力,相继拜皇后父亲梁商和其子梁冀为大将军。

顺帝死后,外戚梁氏掌权,梁太后和梁冀先后立2岁的冲帝刘炳、8岁的质帝刘缵(zuǎn)、15岁桓帝刘志,成为外戚执政的极盛时期。质帝聪颖早慧,对梁冀的专权不满,称他为“跋扈将军”,竟然被梁冀毒死。梁冀毒死质帝,与朝臣商议拥立皇帝的事情,太尉李固、大司农胡广,试图拥立成年的清河王刘蒜,梁冀想立将要娶自己妹妹的刘志为帝。双方争执不下,梁冀以权势要挟,胡广等人屈服,李固坚持己见,居然被诬陷致死。

公元146年,15岁的刘志即位,史称桓帝,梁太后临朝,任用梁冀。在梁冀专权的二十四年里,梁氏一门出了七个侯、三个皇后、六贵人、两大将军、卿相尹校共计五十七人。梁冀擅权时,强占洛阳周围黄河南北两岸大片土地将近千里,又在洛阳城西修建兔苑,绵连数十里,到处调发活兔,百姓误杀兔子就触犯死罪。梁冀还掳掠数千良家子女做奴婢,诡称为“自卖人”。梁家宾客遍布全国各地,为非作歹。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去,成年后的桓帝不甘大权旁落,于是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派兵突然包围梁冀府邸,迫使梁冀自杀。梁冀死后,被牵连的公卿列校刺史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官的三百多人,朝廷为之一空。梁冀被抄的家产达到三十多亿钱,朝廷宣布减免天下租税一半,以此收买人心。

梁氏灭门后,宦官独揽大权,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及小黄门左悺、唐衡五人,因参与诛灭梁冀有功,同日封侯,被称为“五侯”。他们执政后,骄横跋扈,单超死后,其他四侯更加专横,当时人们称他们是“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可见他们的嚣张气焰。

从和帝永元四年至桓帝延熹二年,这期间基本为皇帝年幼继位,以致太后临朝,太后又以自己的父兄辅政,遂使外戚出入宫廷,掌握大权,不可一世。年幼的皇帝长大以后,又依靠宦官的力量打击外戚,这60多年间,共发生四次大的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最后均以宦官获胜而告终。使得宦官集团的势力逐步加强,并一步步向权力巅峰迈进。

那么,这些骄纵的宦官为何能够大权独揽,甚至掌握了皇帝的废立。

从桓帝剪除梁冀以后到灵帝时期,是东汉历史上宦官最为骄横的时期,也是宦官势力发展的顶点。此时的宦官,通过与外戚和朝臣的反复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利用选官的察举制度,结党营私,保举自己的子弟为郞官,造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由于察举制度的破坏,宦官集团打破了过去那种“中人无外党”的局面,势力遍布全国各地。宦官还涉足司法,他们借助皇帝权威,掌握司法大权,对重大案件,都由中常侍审理,然后直接上报给皇帝,更为重要的是宦官集团控制了京城的禁军,汉桓帝诛灭梁冀,让宦官指挥禁军。此后,宦官牢牢控制了京城的禁军,在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们利用掌握的军队和控制的皇帝,使用武力逼迫皇帝下达对自己有利的诏书,甚至自拟诏书,从而在与外戚、朝臣争斗过程中,取得胜利。

公元168年,12岁的灵帝即位,宦官气焰更加嚣张,曹节、王甫、张让、赵忠把握朝廷,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想借此机会剪除宦官,中常侍曹节等人胁持汉灵帝,发布招书,镇压窦武等人,夺取了控制皇帝的权力。此后,皇帝也要仰仗宦官的鼻息,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灵帝死后,外戚何进等人再次合谋诛灭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假借太后的命令,召何进入宫,把他斩杀于嘉德殿前。这些事件表明,东汉政权已经完全被宦官控制。

外戚、宦官的斗争,以及他们交替专权,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专制制度下的尖锐表现,由于东汉初期的最高统治者极力完善专制制度,使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觊觎权力的人,都力图挟持皇帝。

东汉从章帝以后,继位的皇帝都因年幼无法亲政,这就使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最终以外戚专权的形成出现,而皇帝一旦长大,又不得不借助宦官的势力夺回自己的权力。但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东汉统治集团两股极端腐朽的势力,无论哪一种势力上台掌权,他们及其党羽都是公开贿赂、搜刮民财、兼并土地,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东汉统治集团就在这轮流交替的内斗中,消耗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逐渐走向没落。

 编辑/小月

上一篇:043—光武中兴 下一篇:045—汉末乱世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