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008—西周覆灭与礼崩乐坏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2-08-191151

【中国通史】008

西周覆灭与礼崩乐坏

【编者注】现代人通常用贫富去衡量国家与民族强弱兴衰。殊不知,任何朝代都强盛过,夏王朝如此,商王朝也是这样,但也都衰落。由此我们看出,决定兴衰的不是贫富。就如同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是根因,“万事兴”是结果。即家庭成员的灵魂融合而促成意志一致,行动力都往要共同实现的目标方向使,知行合一,齐心协力,促成“万事兴”。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凡帝国的兴盛,都是经过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才日益强大起来。

同样,历史上的朝代往往又都难逃盛极必衰的命运。当一个王朝的败落时,也不是一触即溃,而是逐渐滑落的。盛极之时,人们的需求随之提高,需求上了层次,都希望得到满足。如果不能顺民意,及时调整治理策略,前瞻性地引领人们的需求,逐步满足人们的需求,势必引发各种矛盾与问题,阻碍社会前进步伐。短时期内,小胳膊扭不过大腿,人们及社会相关组织,如诸侯国,都可以忍一忍。如果民怨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复杂,终有一天会不可调和,或遇上天灾,或遇上统治者无视百姓死活的行为,就如导火索的引爆。或社会重大动荡,或统治集团毁灭。

顺应民意,随时改革治理策略,引领社会发展,这才是治理之道。

让我们来看一看西周,这个号称有八百年历史的王朝,在繁荣昌盛之后,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没落,到底是末代君王的过错,还是“盛世”背后蕴藏的危机。

周厉王.jpg

西周第十代君王周厉王的统治导致“国人暴动”和其后的“共和行政”,这意味着西周的盛世已经荡然无存。共和行政的第十四年,周厉王死去,太子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宣王姬静在位46年,由于他少年经历了动乱,于是以厉王的下场为戒。在继位初期能虚心谨慎,勤理国政。在政治上,他不会独断专行,有事情同臣下商议;在经济上,取消“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在军事上,为了解除自西周中期以来,四周少数民族不断内犯的军事威胁,他重整军旅,击退了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征伐东方的徐戎,南方的楚和西方的戎,他还效法周武王、周成王分封诸侯,以拱卫王室,他将弟弟友封于郑,就是日后的郑国;将舅舅申伯封于谢,称为申候。由于宣王的一系列措施,国力有所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周宣王.jpg

周宣王画像

然而,所谓的“宣王中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在“中兴”之下,西周早已错过了革新的时机,社会矛盾重重,积习难调,宣王已经无力回天。加之晚年日益独断专行,不纳忠谏,以武力逼着鲁国废长立幼,不仅使鲁国陷于混乱,而且破坏了周朝传位于嫡长子的宗法制度,引起同姓诸侯的不慕;他听信谣言,杀害大臣杜伯,引起了臣下的惊恐,导致上下离心;在军事上,宣王后期讨伐太原戎、条戎、奔戎相继失败。公元前789年,在千亩之战中,宣王败于姜氏之戎,从远方调来的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西周丧失了最后一支部队。让西周的王朝统治失去了保障。

(编者注:昭王东征,违背民意,失去民心,惨遭失败。周王室的权威受到动摇,以军事为代表政权掌控力日渐削弱,直接导致人心涣散。加之,此前各诸侯国之间出现的明争暗斗,与王室争利,日益强盛,王室的权威日益衰落。周厉王残酷统治造成的“国人暴动”,加速了周的衰落,尽管共和行政,也难以挽回衰败的局势。)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宫湦(shēng)继位,史称周幽王。周幽王继位两年,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百川沸腾,山冢崩摧。地震之后,又是连年旱灾,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流相继枯竭,接踵而至的灾害是民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生产凋敝,国力衰竭。比天灾更猛烈的是人祸,周幽王重用虢(guó)石父,盘剥百姓,与百姓争利,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外,攻打西戎,大败而回,周朝上下背心离德,国力消耗殆尽,王朝面临全面崩溃。

周幽王.jpg

烽火戏诸侯成了周幽王一生的笑柄。史书记载,周幽王最宠幸的妃子叫褒姒sì,上古八大姓之一。褒姒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周幽王悬赏求计,谁能博得褒姒一笑,赏赐黄金千两。佞臣虢石父献上一计:烽火戏诸侯。原来,西周为了防备西北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建了20多座烽火台,一旦发现袭击,哨兵即可点燃烽火,白天生烟,晚上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到警报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的计策就是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的点起烽火,招引诸侯白跑一趟,试图让成千上万的兵士忙碌的场面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欣然采纳。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好玩的很,禁不住嫣然一笑。此后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出现了好几次,直到没有任何诸侯率军赶来,烽火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周幽王也彻底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周幽王为了褒姒上演的第二出闹剧是:废长立幼。在褒姒为周幽王生了儿子伯服之后,周幽王便废掉了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jiù),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候,对周幽王这一做法十分恼火,他联合西方犬戎,先发制人,大举进攻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令点燃烽火台,诸侯们都以为是周幽王的闹剧,都不再带兵前来救驾,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逃往骊山,最终被犬戎杀死。至此,从武王建立周朝到周幽王被杀,统治了两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犬戎退出镐京以后,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在申(今天河南省南阳市北)继位。史称周平王,因为镐京已经损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国护送下,东迁到洛邑,在秦、申等国的支撑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洛邑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周平王.jpg

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平王东迁时,因为世代戍守西陲地的秦襄公前来护送有功,于是被提升为诸侯,平王还赏赐镐京和岐山地区给秦襄公。与西周王朝的强盛相比,东周从一开始,就已经一蹶不振了。西周强盛之时,以西都镐京,东都洛阳为中心,王室有直接管辖的王畿方圆千里的土地。所有渭水、泾水、洛水都是周的王畿。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心,是周人兴起的根据地,称为“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洛阳为中心,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为“成周”。东西连成一片,王畿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控制全国的基地。维护着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由于“宗周”领土的沦丧,东周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直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与大诸侯国相比,他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就是这仅有的王畿,有的赏赐给立功诸侯,有的被诸侯侵占,有的被犬戎侵占,有的封给王族、公卿大夫做封地,最后所剩无几。

此外,在西周强盛时,王室设置了庞大的军队。用于戍卫宗周的就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守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东八师”,达14万人以上。诸侯国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仅有一军,而且必须听从周王的调遣。平王东迁后,王室控制的地域和人口锐减,王室能够武装的军队也大大萎缩,再也组织不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急剧削弱,直接导致东周的步步衰落。

周平王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候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候以封地,并派遣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背井离乡,十分怨恨。由于郑武公在东周立国中立有大功,周平王依照惯例,委任他为朝廷卿士。到郑庄公时,由于几代人的苦心经营,郑国已经十分强大,直接威胁到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周平王对郑庄公怀有戒心,日渐疏远。平王为了以后的朝政不为郑庄公所操纵,于是,趁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得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平王施加压力。平王再三赔礼道歉,郑庄公依然不依不饶,平王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做人质。为了维护天子的尊严。群臣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阳做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拥有强大实力的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编后】

在周朝分封制、王室统辖诸侯国这种治理结构下,王室顺民意而行正道得民心、牢固的根据地提供人财物的基础保障、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统治地位、雄厚的财政实力作为经费保障、相互均衡的统治集团内部势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哪个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治理能力的衰退。况且,周朝后期,这几个方面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直至“天下共主”名存实亡。周王朝的灭亡已经定局。

虽然,周王室统治的衰落,在客观上给各诸侯国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机遇,并在相互制衡、相互竞争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治理之道、文明之风、发展成果等,让人们在品鉴的同时,争鸣与融合,甚至一度齐头并进地发展。在此增彼长中,逐渐拉开档次,形成悬殊,相互吞并的动荡与镇痛不可避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不失为是一种社会进步。)

请关注《中国通史》下一节,神秘甲骨与青铜文明。

上一篇:007—封邦建国与西周鼎盛 下一篇:009—神秘甲骨与青铜文明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