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自主发展

共情六大基本原则和技巧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4-17702

共情大基本原则技巧

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有效共情的三句温暖人心的语句:“你是对的”、“你最近心情怎么样”、“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哈”。真正关心对方的感受,远比外在标签更有效。仅仅掌握几句话还不够,想要共情,还要有些基本原则需要掌握。

倾听:有确切目标。共情不是单纯的倾听,而是有确切目标的倾听

有人简单的认为只需要单纯的倾听,耐心的倾听即可,但共情不是单纯的倾听,也不是耐心的倾听,而是正确的倾听。所谓正确,就是对话的目标要真切的存在。远离目标的对话,只会变得不着边际。

有个案例,有个律师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在私人聚会、社交媒体上,分享历史故事,发表观点,高谈阔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也不管其他人是否爱听。有个朋友向这个律师发问,“我虽然对历史没什么兴趣,但是对特别喜欢历史的您感兴趣。我就想知道,历史尤其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呢?”感兴趣的不是“历史”,而是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他”。如果单纯就是听他讲述历史,也许大家都没有兴趣或者只是存粹的闲谈。这样,才把大家的关注点引到了共情之上。

给与共情的时候,对话目标永远应该是“人的感受”没有瞄准目标,只是下意识的回应对方,则不管投入多少时间倾听,都无法给对方提供任何帮助,这样很容易沦为单纯的闲谈、辩论或八卦

 共情不是只说好话,而是准确的瞄准对方感受

关于第二个原则,单纯的讲述理论会让人产生疑惑,以案例可以轻松帮助人们理解这个原则。

案例讲述了一个母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A成绩好,乖巧听话,B则成绩垫底,不听母亲的话,难以管教。

日常生活中,母亲长期看B不顺眼,对其态度冷、暴躁而不耐烦;但面对A的时候,始终表现的关爱,发自内心的骄傲。

这个母亲经常是因为A考了好成绩、不像B那样不听话的时候,对A的成绩和顺从,进行夸赞。这位母亲后来反思,但反思的只是对B的态度。其实,针对A,她可能也不是个称职的母亲。

在这个案例中,这个母亲所犯的错误,也是每名家长常常容易犯的错误。这位母亲不称职点:一是对B的冷淡和责备,因“不听话”,却没有耐心地听听B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二是对A的夸赞的是成绩好、能听话,而不是关注孩子付出的努力,也不常询问一下孩子为什么“那么听话”,是没有个人的主见吗?三是没有总结出B的优点和A的长处存在的原因,让A与B在平静的环境中交流而共情。比如当着B的面夸A时,关注的不是成绩本身,而应当是成绩背后的努力,“成绩进步这么多,你这次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辛苦了!”这才是对A与B的共同的激励,促成母子三人共情。

家长请记住,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如成绩、顺从等,会造成孩子不安和压力,而突出做好外在,理解不了,也把握不了“正心”“正本”的问题。所以,要关注孩子本身,如明确目标、努力上进等,将使孩子感到稳定和平和。

共情是心灵共通,既不是单方表达,也不是对一个人外在的变化的赞赏,例如增加的资产、升迁的职位、新获得的学位或奖状给肯定或加以评论。而是对取得成就人所付出的时间或心力的理解与肯定

 共情最好假设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样

有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高管,行程忙碌是他的常态。他的一个朋友问他,“请你试着抽离忙碌的自己,像是灵魂出窍一样,回过头来看自己,您对现在的自己有什么感觉呢?”,起初这位高管并不是很理解朋友的意思,回复说“我现在的情况暂时不允许我那样做。”于是,朋友又说,“原来如此,不过我问的不是您目前的处境。我好奇的是当另一个您看到这样生活的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不是说你真的需要这么做,而是您的感受。”

在高管这样回忆的时候,他开始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内心,这样其实不需要专家或者倾听者给予他指导,他自己就能主动找到自己需要的反省和解决方法,这是共情能发挥的惊人力量。

在职场中,你可能也会碰到同事类似的抱怨,“下周有个客户的饭局,去吗?该怎么做才好呢?”

常见的回答可能都是这样,“不想去就不去呗,如果没非去的必要就不去呗。”——这其实是替代说话者做决定。

   “这样的活动,最好去一下,至少露个面,要是不喜欢了话,就说有事情提前退场。”——这其实是替代说话者做决定。

  “如果是很重要的客户,去的话好点,不过不去也没什么。你自己决定呗。”——这其实是替代说话者做决定。

其实对方通常只是想让你知道他的迷茫心情。所以最好是回复“有你在意的事情吗?”,不要轻易以帮助对方做决定的方式回复。

4. 共情首先是关注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而不是过往的经历和感受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咨询师面对一个前来咨询的朋友,这位朋友长期纠结于母亲当初的常态性家庭暴力。咨询师先耐心询问对方现在的心情,这样对方才可能会放松交谈。“就算过去了这么多年再说此事,心情仍然会很不好,对吗?”,“要你说出你妈妈的事情,一定非常非常痛苦吧”。对于朋友的不安,应该先给与理解,点出朋友的心境,给共情。对于朋友来说,能理解他当下的不安,必然是最关怀、关注他内心的人,也必然是愿意无条件接受他最真实面貌的人

咨询师在询问对方心情前,必须先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够无所顾忌的敞开心房。作为家长与孩子交流也是这个道理。比起共情朋友因为母亲家暴带来的情绪和创伤,更优先要共情的是朋友说出这件往事时的压力和不安因为这才是朋友此刻最真实的情绪

共情要讲究先后顺序,要先关注对方此刻的情绪和感受,不要着急追问对方往事的具体细节和当时的心情,因为此时此刻才是对方最真实的情绪。

⒌共情就是内心的感受永远是对的

对于想法和行为有偏差的人,怎么能给予共情呢?如果不告诉当事人那是错的,他就会继续犯错。其实不必要担心,共情所关注的,不是他的想法与行为,而是他的内心,也就是他的情绪

最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与别人打架。一般妈妈都会说“打架是不对的,你知道错了就好,下次别再那样了”。其实应该关心他打人前的心情,应该安慰被老师已经骂过的孩子不要急着追究他为什么打人并给与批评和指教

一个人的想法、判断、行为再怎么不对,只要有人关心、询问他的内心,原本复杂的情况就会迎刃而解。共情是问出行为背后的动机

⒍共情就是情绪永远正确,但行为则不一定

资深人士认为,人的情绪永远是对的,但是这个情绪引发的行为不一定是对的,对情绪永远可以给与共情,但是对行为或价值判断可以不认同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女士的丈夫因为参加集会时遭到警察殴打,后来双脚丧失了功能。她要一个人照顾3个孩子,还得照顾病榻中的丈夫。就在丈夫病情恶化时,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她说:“要是我有驾照,我真想开车撞进警察局,大家同归于尽,反正我也不想活了。”咨询师立刻善意地嘲笑:“不需要驾照哈,直接撞进去就是了。没有驾照也可以。”

这句话貌似火上浇油,为一个想要采取暴力的人火上浇油,其实并不是。真正为她愤怒火上浇油的是,不把她的愤怒当回事,或者将她的愤怒转向其他地方,或者简单地说“我懂你的愤怒”。或者劝他“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好歹为孩子想想啊。”、“我明白你的心情,但是你要让涨幅带着罪恶感活下去吗?”

作者认为,即使一个人想要毁灭一切,这种心情也是对的。只要有人认同这个心情是对的,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就将立刻烟消云散,才能从这种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像这个女士在听到咨询师的话后,反而放下了紧绷的情绪。当然,人的情绪是对的,但如果产生了破坏性行为,或者价值观判断与我们常规相信的不一致,这种情绪引发的行为不一定是对的。就算能共情,有时候也要终结关系。共情不是和所有人相处融洽。

在练习共情的时候,牢记这6大原则,即

⑴共情不是单纯的倾听,而是有确切目标的倾听;

⑵共情不是只说好话,而是准确的瞄准对方感受;

⑶共情最好假设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样;

⑷共情首先是关注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而不是过往的经历和感受;

⑸共情就是内心的感受永远是对的;

⑹共情就是情绪永远正确,但行为则不一定。

把握这六个原则,或能够帮你更加准确、快速的掌握共情的技巧。

共情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但如何使用正确的共情方式、如何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却需要后天学习。

(本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萧文

上一篇:健康生活及其内涵 下一篇:青少年应有的“八个不”规则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