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驼铃》背后的史实
金鸡东鸣今犹在,不见当年秋海棠。世人只知雄鸡图,谁人犹记海棠泪。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当年唱这首歌,听这首歌,喜欢这首歌。只是感觉好听,情感浓烈。但,并不知道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就如同我们只知道中国地图为雄鸡,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
可随着对历史的加深了解,才明白海棠血泪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遗憾。
海棠,也被俗称为“棠木”,是指属于血科的植物。它的花型的样子似乎是血液和泪水做个合体,故有海棠血泪的说法。象征着矛盾、两难和悲恸(tòng,极度悲哀)的状况。
海棠血泪这个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婉转地表达了其中的深刻含义。
故事始料于上古一个叫“黄帝”的传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八大神之一,他对医学及为民服务有着深远的影响。据传黄帝曾派他的儿子少昊和臣子去一个叫九岐的地方,去研究天地之间的关系。少昊赴命带着臣子一行人到了九岐。可是当他们到达九岐并开始研究天发之间关系时,他们却发现了一颗海棠树,只要一看到海棠,就会被它惹动,并会涌出泪水,所有人都被这一惊人的现象所震撼。此时,一位老人走了出来,他告诉大家,这棵树叫“海棠”,它是一种珍贵的植物,拥有可以祝福天地的力量,它流淌出来的血液和泪水代表着痛苦和哀伤。每当这样,就是一场悲剧发生。
原来这棵海棠树原本是黑帝颛顼(黄帝的孙子)的私人爱树,黑帝曾在这里亲手培育出这棵树,他曾用血液和泪水给它浇灌过,他把流出来的血液和泪水,当成自己的血液和泪水,它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黑帝的深情。
根据这一传说,古人以海棠血泪纪念黑帝,也是悲恸的象征。
外蒙古的独立,成了一代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痛。从此中国丧失了近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朝鼎盛时期,中国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形状酷似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也就有了中华秋海棠叶的美称。
但随着黑龙江部分领土的丧失,到民国时期,我们的版图就变成了桑蚕叶,随着外蒙古的独立,我们的版图就变成了当下的雄鸡。
记忆里那驼铃悠扬的故乡,变成了再也回不去的他乡。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的耻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刻下斑斑血迹。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痛。而这丧失的3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到底是如何被割让出去的。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撬开了我们的家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战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第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46年,英国单方面将西藏4.5万平方公里的拉达克地区划走。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却在这时候趁火打劫,吞并了我们大量的领土。
185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暧珲条约,将黑龙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南近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
1860年清政府又与沙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在内的近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家都熟知的是额尔金下令放火烧了圆明园,可很少有人知道清政府再次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俄。
1881年,清政府与沙俄签下伊利条约,将我国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在内近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了日本,并赔偿白银2亿两。
19世纪,沙俄再次入侵我葱岭地区,划走我们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14年,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近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与祖国割裂。
1945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公投独立,15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自此丧失。从此,我们也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屏障。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驼铃悠扬的故乡,也变成了再也回不去的他乡。
历史莫敢忘,吾辈当自强。
(本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