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大明功臣——于谦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4-05193

大明功臣——于谦

以一己之力,挽救民族于危难,这就是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上城区)人。

少年时的于谦志向高远,有着一个英雄梦。他有一个偶像叫做文天祥,因敬佩他的气节,于是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一侧,数十年如一日。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这一年朱棣迁都北京,于谦也在这一年考中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正式踏入仕途。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有人这么评价于谦,于谦并不需要皇帝们所谓的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皇帝,在他之后还有无数个皇帝,他的伟大正如他写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才没有让大明王朝重蹈三百年前宋朝的覆辙。

注: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败于西部蒙古民族瓦剌军队的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南下攻掠明朝边境,首领也先亲率蒙古骑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明英宗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明朝军队指挥混乱,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蒙古军队夹击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战争结束后,瓦剌大军首领也先乘胜追击准备侵占北京。时任兵部侍郎于谦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守护了困境中的明王朝。

时代背景。明朝取代元朝,夺得天下,但并没有灭掉元朝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他们只是退回了草原。所以,明朝北边的军事压力一直很大。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蒙古有一支叫瓦剌的强势起来了。此时朝廷宦官王振权倾朝野,他极力主张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于谦等官员极力反对,但明英宗年轻气盛,决定率领20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20万朝廷精锐全军覆没,明英宗也为活捉。明朝即将上演北宋的靖康之耻。

注:靖康之耻,即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皇帝被活捉,朝廷混乱不堪,好多大臣就建议赶紧迁都南京。可是迁都的后果可能就和北宋的开封被攻破一样,北方平原根本没有阻挡瓦剌的军事力量,北方就会陷入战乱和屠杀。瓦剌也会效仿当年元蒙在中原建立政权。那样的话,数年之后,长江以北恐怕就不是明朝的了。迁都就相当于把中原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人,重走南宋的老路。

就在这时,于谦挺身而出,“敢言南迁者,杀无赦”,于谦的声音穿透了嘈杂的朝堂,揪住的那些想搬金银细软先溜的人,抚慰了惊慌失措的人心,也悄无声息的改变了历史的轨道。

可土木堡失去的不仅仅是军队,还失去了整个明朝的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看看于先是怎么做的。

第一,立新君重建领导核心这是由两种选择,一是历年幼的太子为君王。如果是和平时期这种做法没问题,但战争时期瞬息万变,这种做法难以构建强大的决策机构。二是太子年幼,另立新君。这样既可以稳定人心,又可以断绝瓦剌拿明英宗朱祁镇做要挟。但是第一种选择根本没有风险,第二种则是兵行险招。明宣宗朱瞻基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明英宗朱祁镇,一个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于谦建议立朱祁钰当皇帝,尊英宗为太上皇。于谦这么做,既符合了“国难立长君”的现实需求,也使帝王不至于落入旁支,还断了瓦剌拿英宗来要挟的企图。朝堂之上都是聪明人,都知道于谦这样做是以一介臣民卷入皇朝更替的漩涡,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可是于谦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个人安危。他提出国家危急存亡的特殊情况下,“社稷为重,君为轻。”

第二,物质备战。这次面对的是打仗不是耍嘴皮子,得解决城外的敌人。于谦将寄存在各处的粮食掉入京师,准备好了北京保卫战的物质条件。

第三,军队备战。此时的国家主力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于谦号召天下义师进京,选用石享等将领,做好大战的准备。

这时,瓦剌骑兵已经濒临北京城下。51岁的于谦身披铠甲,这位23岁就考中进士的江南书生、一代文臣第一次走上血肉横飞的战场,在于谦的指挥下,明朝迅速组织力量,坚决保卫京城,最终击败瓦剌,保住了北京。

后来瓦剌觉得此时的朱祁镇也没有了利用价值,为了挑起明朝的内部矛盾,将朱启镇放了回来。

于谦在危难之际挽救了大明,又一手促成了明英宗朱祁镇回归。但朱祁镇对于谦却怀恨在心,认定是于谦勾结朱祁钰谋夺了他的皇位。

于谦生活节俭,当时明代宗朱祁钰给他在西华门外盖好了宅子,于谦却推辞道“国家有难,臣子何敢自安”。于谦为人光明磊落,更不会搞阴谋诡计。因此偌大的朝堂竟没有一人是他的同盟。就像他说的,“满怀心事谁能识,独坐花前听鸟啼。”他独自守候着这份孤独,他就像大明王朝的免费义工,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

此后,复辟成功的明英宗朱祁镇将于谦打入大牢,具体罪名是“意欲迎立外藩”,这个“意欲”是不是和当时岳飞的“莫须有”几乎是同一个意思。

《立春日感怀》,“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这首诗是于谦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立春日在前线所写。他虽然很思念亲人,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留在边地。

注: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漫把金盘簇五辛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1457年秋,59岁的大明功臣于谦被押解到北京崇文门外的刑场。八年前于谦拼死挽救这座皇城,八年后他在这座皇城下被杀。

于谦被抄家,很多人认为于谦官居一品大员太子少保,家里肯定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抄家的结果于谦家徒四壁,只有皇帝赏赐的蟒袍和宝剑,端端正正的供奉在家里,除了皇帝赏赐的器物,还有一副文天祥的画像。于谦一生崇拜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效仿的是文天祥这样的社稷之臣。奉命抄家的锦衣卫看到这样的情景,深感愧疚和敬佩,纷纷失神痛哭。

有人说于谦、岳飞他们都不懂人情世故,才让他们活成了孤家寡人。其实似乎每一个英雄都是人情世故的终结者,正是因为有了于谦、岳飞、文天祥这样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们,我们的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

编辑/萧文

上一篇:卢戆章:发明汉语拼音 下一篇:苏小小,中国历史上第一伎女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