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吴起被杀,楚国就注定没希望了?
公元前381年,楚国第33位楚王——楚悼王因病去世。楚国高层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替这位楚王送行。葬礼刚刚开始,楚国令尹吴起前来给楚悼王送行。当吴起出现之后,很多楚国贵族忽然手持武器,向吴起杀了过来!
老楚王尸骨未寒,这些贵族为何就敢在葬礼上发动政变呢?此时的吴起,来不及想这些,急忙开始逃命。可是,偌大的王宫当中,早已被这些贵族布置了重重埋伏,吴起根本就逃不掉。最后,吴起干脆逃到了老楚王的灵柩附近,用老楚王的尸体做挡箭牌。然而,这些楚国贵族竟然完全无视老楚王的尸身,直接下令射杀。
最终,身为楚国令尹的吴起,身亡于乱箭穿身。楚悼王的尸身也同样被射成了刺猬。吴起死后,楚国贵族仍不肯罢休,将吴起的尸身车裂,以此宣泄怒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吴起最终的结局。
吴起之死,对于战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是损失了一个天才军事家,更重要的是吴起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他的死导致楚国变法彻底失败。由此,楚国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秦国,最后被秦国吞并。
有人猜想,如果吴起不死,或者能够多活十年,把楚国的变法彻底完成。楚国借此极有可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并且彻底取代秦国,成为最终统一天下的国家。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随着吴起被杀,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后来的楚国,虽然也在发展,但发展的进度却慢得可怜。占据天然资源优势的楚国,竟然会彻底落后于秦国,最终被秦所吞并。
读这段历史,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吴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死,会对历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吴起死后,楚国的变法就彻底失败?对于楚国来说,吴起主持的这次变法活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吴起变法成功,楚国又会变成什么样?
想要解释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楚国的历史说起。
西周初期,因楚国先祖,曾带本部落的人助周武王伐纣,此后又在西周帮助周武王做很多事情,最终被封子爵回祖籍。因子爵为“公、侯、伯、子、男”中的低爵位,时称楚子。加之被封到蛮夷戍边的自生自灭之地,自然受到公侯的鄙夷。
不被尊重加上地处南方,距离中原周王室直辖的领土十分遥远。所以,到了西周末期,随着周王室衰弱,楚国在南方也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占据很大的地盘,因而直接称王,以示对歧视楚国者的蔑视!
西周末期的时候,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了不少,仍有很大影响力的,加之中原各诸侯对其称王的讨伐声,近于压力,楚国很快又取消了王号。
进入春秋时代,其他中原腹地的诸侯国,或许还需要忌惮周王室或者其他诸侯国的影响,小心翼翼地扩张。唯有楚国,本来对中原的那套礼乐法则就不认同,再加上地处南方边夷,周围很多地方都没有人。于是,跑马圈地,很快兼并了大量的小部落和小诸侯国。到春秋初期,楚国已经成了南方的头号大国,逐渐拥有了争霸的资格。
随着楚国扩张成为大国,中原那边已经到了齐桓公称霸的时代。齐桓公的出现,无疑是为各大强国树立了一个典型。自此之后,中原其他所有诸侯国,都开始走齐桓公走过的这条路。
而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因为内乱开始衰落。面对空出来的霸主宝座,楚国也开始跃跃欲试。此后,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明争暗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北方的晋国彻底崛起,成为了头号大国,而南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到了春秋中期,中原地区所有的争霸战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晋楚两国的争霸来进行的。晋楚两国打了一百年,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都累了。在双方争霸的过程当中,楚国虽然大多处于劣势,只有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短暂占据过优势。但绝大多数时候,因为楚国地处南方,而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在北方,人口也是北方居多。所以,楚国自然只能处于劣势。
同时,因为楚国地盘比较大,拥有超大的战略纵深,晋国也无法攻入楚国本土。再加上后来晋国内部,又出现了士大夫掌权的现象,逐渐无力对外扩张。所以,一百年后双方同时熄火。
晋国为牵制楚国,就在楚国旁边扶持了一个吴国。而吴国崛起之后,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就在吴国旁边扶持了一个越国。这就是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突然就成了主角的原因。
随着吴越两国的崛起,楚国却是在进一步衰退。除了常年的战争,对楚国的国力损耗极大,还有楚国内部出现了一些旧贵族掌权的现象。
随着吴国崛起,晋吴联盟彻底压制了楚国。后来,到了吴王阖闾时代,因为楚国高层的决策失误,吴国大军在兵圣孙武的统领下,更是一路杀到了楚国腹地,并且攻陷了楚国王都。当时的楚国,几乎已经被吴国给灭了。
就此,西边的秦国,因为担心楚国被灭之后,自身压力会突然暴增,所以开始派兵帮助楚国复国。南方的越国也开始趁机偷袭吴国后方,最终导致吴国迫于压力,不得不撤兵。
吴国撤兵之后,楚国虽然顺利复国,但国力自然跌至低谷。在整个春秋末期,基本上就是吴越两国在斗争,同样作为南方大国的楚国,则是在常年休整,恢复国力。
在楚国恢复国力的这段时间里,其他几个大国则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越国吞并了吴国,成了列国之中的头号强国。而越国吞并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又在位了很长一段时间,勾践之后,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不错的守成之君。所以在春秋末期以及战国初期的这段时间里,越国其实一直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
越国的强大,就注定楚国无法在南方扩张,暂时只能守住自己的原有疆土。中原地区其他几个大国,也开始出现了剧变。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齐国出现了田氏代齐。因为内部矛盾的原因,几个传统大国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无力对外扩张。如此一来,中原各国倒是暂时平静了下来。
春秋与战国交替过程中,楚国逐渐传到了楚惠王(楚悼王的爷爷)的手里。楚惠王的母亲是越王勾践的女儿。靠着这层关系,楚惠王在位期间,楚国和越国的关系融洽,让楚国有了继续和平发展的机会。
楚惠王在位超过半个世纪,期间,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李悝变法等多件大事。与此同时,原本强大的越国,开始逐渐出现内乱,国力渐渐衰退。少了外部的牵扯,楚国终于彻底复苏。再加上楚惠王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重用很多有能力的大臣。所以楚惠王在位后期,楚国已经逐渐恢复到春秋时代的国力,再次成了举足轻重的大国。
尽管如此,也没能重现往日的荣光,因为时局已不同往昔。
战国时代,随着冶铁技术彻底成熟。原本奴隶制社会的很多社会体系开始逐渐崩塌。尤其是在土地方面,开荒的成本大大降低,那些没有土地的平民,宁可去开荒,也不愿去租种贵族的土地。井田制彻底崩溃,而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导致社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促使各诸侯国,必须进行变法维新,从根本上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状态下,先进行变法的国家,自然就能先强大起来,然后在国力上碾压其他诸侯国。
想要变法,谈何容易呢?
列国之中,首先进行变法的,就是刚刚诞生的韩国和魏国。经过变法之后,这两个国家也迅速强大了起来。尤其是魏国,经过变法之后,原本只是晋国一个分支的魏国,此时竟然能够力压其他所有诸侯国。要知道,晋国当年巅峰时期,也不过如此。而此时的魏国,仅为晋国的三个分支之一,就已经能够达到这种水平了。
究其根本,就在于魏国进行了变法。变法之前,在旧有的奴隶制社会体系下,假设一个人最多只能创造一个生产力。那么经过变法之后,再加上铁器的应用,一个人就能创造好几个生产力。如此一来,魏国虽然只得到了三分之一的晋国,但论综合国力,却丝毫不逊色于当年巅峰时期的晋国。
至于说为什么魏国和韩国,能够首先进行变法,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新出现的国家,没有历史包袱。大凡变法都要触及旧有势力的利益。历史越长的国家,变法的阻力就越大。反倒是韩赵魏这种新兴国家,没有什么旧势力,阻力较小,所以可以顺利进行改革。
对此,其他诸侯国自然也都看在眼里,纷纷想要进行变法。但只要变法就要削弱旧贵族势力,弄不好,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出现大的混乱,甚至崩溃。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易进行变法。
正因如此,从楚惠王开始,接下来的楚简王以及楚声王,虽然也想过要进行变法,但受限于本人的能力,始终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与此同时,三晋国家已经陆续完成了变法,这就导致三晋联盟的整体实力,开始逐渐碾压楚国。
到了这个时候,楚国虽然已经恢复了春秋时代的实力,但面对强大的三晋联盟,可以说相关悬殊。楚国到了不得不变法的地步。
想要变法,得有懂变法谋士、军事家、政治家之才的人。然而当时的变法人才,基本都在三晋联盟,楚国没人懂变法。再加上那些旧贵族的阻挠,楚国在这两代国君在任期间,仍然是没有任何进步。尤其是楚声王在位后期,内部矛盾非常剧烈。这样的楚国,同时又要面对三晋联盟的入侵,自然越发衰落。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402年,楚声王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楚悼王。此时,三晋联盟已经彻底强大,达到可横行天下的地步。面对三晋联盟的进攻,楚悼王也曾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和秦国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三晋。而当时的秦国,同样也没进行变法。所以这样一来,局面反倒是比楚国独自对抗三晋更麻烦。
这种棘手的局面,楚悼王应对了十多年,也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因而一筹莫展。
公元前387年,吴起来到了楚国。这就如同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直接掉到楚悼王的嘴里!为什么这么定论,这得从吴起其人说起。吴起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本来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吴起长大成人之后,对经商种地毫无兴趣,反倒是想要走仕途这条路。
当时的社会体制,基本上是“世禄世卿制”。吴起的父母不是高级士大夫,所以吴起本人基本就没什么上升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吴起虽然折腾了很久,把自己家的家产都给败光了,却仍是没有收获一官半职。后来,毫无所得的吴起,回到了家乡,被家乡人所耻笑。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笑话他的人,亡命天涯。此后,吴起又师从孔子的徒孙学习儒家学说,却因为不肯回家守孝,被逐出了师门。此后,吴起弃儒学兵。
多年坎坷的吴起,虽然一直没有展露头角,但接触过各种学说,已经逐渐学有所成。于是,吴起就去了孔子的家乡鲁国。在鲁国,吴起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后来还曾经率领鲁国军队,打败了齐国的主力。
此战之后,吴起已经扬名于各国。但在这之后,因为鲁国太小,不敢对外扩张,再加上鲁国国君开始猜疑吴起。吴起不得不离开鲁国,转投头号强国魏国。在魏国,吴起对军事体系进行了改革。可以说,魏国的体制改革,是由李悝来完成的。而军事制度的改革,则是由吴起来完成的。在吴起的改革下,一支强大的魏武卒,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此后数十年当中,这支魏武卒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劲旅。
完成军事改革,吴起更是带领魏国军队,向秦国方向扩张,率领魏军打了著名的阴晋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吴起亲率五万魏武卒,正面击溃了五十万秦军主力。关键是,这五万魏武卒,是从未上过战场新兵。就是凭这样一支军队,吴起却打败了十倍于他的精锐秦军。此战之后,吴起瞬间成为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极为羡慕魏国拥有这样一个超强的天才将领。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魏国却没能将其彻底留住。主要原因,吴起功劳实在太大,遭到魏国大臣的嫉恨,开始在魏王旁边说吴起的坏话。而魏王,也因为吴起功高盖主而产生猜疑之心。
后来吴起在魏国越来越不顺心,甚至有杀身之祸,不得不逃离魏国,远走他乡。离开魏国之后,又能够去哪里?
几大强国当中,唯有楚国可以和魏国正面抗衡,并且没有惨败。所以,吴起便直接去了楚国。他坚信,既然可以把魏国扶持起来,缔造列国中最强大的魏武卒。那么到了楚国,同样也能创造出比魏国那边更出色的奇迹。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吴起来到了楚国。
得知吴起前来投靠,楚悼王几近乐疯,直接摆出了最高规格的礼节,欢迎吴起。当然,以吴起之前的战绩,不管去哪个国家,恐怕都会得到类似的待遇。
对于楚悼王来说,吴起除了是一个绝世将领,更是一个最好的变法人才。因为吴起在魏国整肃军事,亲历魏国变化,不仅走列国之前,且已完成变法,各方面都非常完善。所以,他对于魏国变法形成各种制度,了如指掌。
另外,魏国军事体系,是吴起一手缔造。这也意味着,吴起完全可以再次用同样的方式,把楚国军队同样强大起来。
不得不说,当时的楚悼王,真的是捡到宝了。所以,吴起入楚之后,楚悼王马上任命他为宛城地区最高军事长官,负责抵御韩魏两国的进攻。一年之后,等到吴起彻底熟悉了楚国的情况,楚悼王又直接任命吴起为楚国令尹。楚国的令尹,就相当于是其他国家的丞相或者相国,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国君一人而已。
而吴起被任命为令尹之后,很快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把魏国的改革成果,一股脑都搬到了楚国。吴起的具体改革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条:
首先,确定明文法典,公之于众,尽量让楚国做到有法可依。以往的时代,楚国基本都是人治,贵族掌握所有话语权。但是随着成文法律出现,楚国从人治阶段进入到了法治阶段,这其中的差别,显然是相当巨大的。
第二,吴起对楚国的贵族制度进行的改革。取消了旁系偏远贵族的俸禄,并且把这些贵族,直接送到楚国边疆,去给楚国开垦荒地。如此一来,楚国节省了大量养贵族的钱,可以对军队进行改革。同时,这些贵族去了边疆之后,还能开垦荒地,继续为国家创造价值。
第三,整顿吏治,裁撤多余的官员。这一条,基本上是和第二条相辅相成的,因为当时基本都是贵族在做官。同样,裁撤节省出来的钱,也可以为楚国其他方面的开支做贡献。
第四,整顿楚国内部的思想,整顿官场风气,强化楚国内部的爱国思想,让大家争相为楚国的国家利益效力。同时,吴起还对楚国内部的一些不良传统风俗开战,取缔了一些不良传统。
第五,吴起还对楚国的造城规格进行改革。经过吴起的改革之后,楚国的城池变得更加牢固,更有利于在战争期间进行防守。
除此之外,在军事方面,吴起更是成果斐然。之前训练魏武卒的那一套,被吴起完全拿到了楚国,并且根据楚军特点进行修改。在吴起的改革之下,楚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快飙升,赶上了魏武卒的水平。
吴起改革短短数年之内,楚国从上到下就彻底焕然一新。不光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在对外战争上也开始逐渐胜利。内部改革之后,楚国的财政情况以及用人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楚国便扭转了颓势,可以正面彻底击败魏国,甚至击败魏国和韩国的联军。
这一切,在吴起抵达楚国之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楚国的崛起,就是吴起一手缔造的。没有吴起,楚国根本不可能扭转颓势,更别说短短几年之后,就正面击败魏国了。
当然,吴起的这套改革,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吴起改革最大的缺点,就是彻底得罪了楚国旧贵族。在吴起到来之前,那些旧贵族生活得很开心,国家出钱养着他们,让他们整日衣食无忧。而吴起到来之后,他们则是要被赶到边疆去开垦荒地。所以这种旧贵族到底有多恨吴起,自然可想而知了。
另外,吴起的改革,并没有明确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在所有问题上,土地问题其实才是根本。正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所以吴起死后,他的变法成果,才会逐渐失效。
当然,吴起当时或许考虑得更多,或许也是想先让楚国强大起来,堵住那些旧贵族的嘴,然后再进行最根本的土地改革。然而,重用他的楚悼王,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公元前381年,就在吴起抵达楚国六年多以后,楚悼王忽然去世了。据说是当时楚军在前线节节胜利,楚悼王因为太过兴奋,突然去世了。
楚悼王的去世,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所有的问题。
楚悼王在世,那些旧贵族碍于楚悼王的存在,不敢对吴起做什么。楚悼王去世,没人能护着吴起。而即将即位的楚肃王,对吴起又极为忌惮。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吴起是前朝大臣,而且又功高盖主,谁也不敢肯定吴起不会威胁楚肃王的地位。
所以,在楚悼王丧礼期间,楚肃王才会默认那些旧贵族发动政变,直接在葬礼上杀了吴起。此后,楚肃王又以这些旧贵族射杀吴起的时候,伤害的楚悼王的尸身为由,直接诛杀了他们的三族。据说一口气杀了七十多家,而且每一家都是杀尽三族。
经过杀戮之后,对于楚肃王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对楚国来说,却是由强到弱的大转折。因为吴起死后,楚国再也没有懂变法之人,楚肃王为了自己的地位,也没有延续吴起的改革思想。虽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延续了吴起的做法,但吴起没来得及实施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楚肃王自然也没有涉及。由此,后来楚国虽然在吴起变法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并且还趁机吞并了越国,彻底独霸南方。但是在制度上,楚国却彻底败给了其他国家。一方面吴起死后,其他变法人才,也不敢再来楚国。另一方面楚国的人才,也不敢进行大规模变法,或者说不愿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楚国实施变法的不彻底,或缺乏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后来的秦国商鞅变法及商鞅被处以极刑后,其变法思想仍然得到遵循,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或许,正是这一根本制度问题,造成楚国与统一中原擦肩而过,被后来者的秦国取代。
楚国这一不温不火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楚国灭亡。虽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也在扩张。但从根本上来说,其实一直都在吃吴起变法的改革红利。而当吴起变法的成果,全方面落后于秦国的变法结果之后,那时的楚国,自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对楚国依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吴起能够多活十年,对楚国进行了彻底的变法,那未来的楚国,极有可能会远超秦国,成为最后统一中原的国家。那样,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
文章来源:妖火历史观
网址:
https://author.baidu.com/home?from=bjh_article&app_id=1658257349804009
编辑/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