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墨客工作室

​仙宫碑篆 雕奇溢目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4-08-18313

仙宫碑篆 雕奇溢目

江苏连云港,古之海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久远的历史,给海州大地遗存无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其中,飞泉《郁林观唐隶宋篆》,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悠远胜境,早在唐朝开元七年,时任东海县令元暧开发飞泉成旅游景区,至今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一览胜景。

一、飞泉胜境

飞泉背依群山。山峰环列的山根底部有一座60余米高的山岩,远看像一头雄狮,头西南,尾东北,横卧在郁林观的东面,世称狮子岩。在似如狮子头顶下的脖颈处,山石左右分裂成一道裂口,山体下面两边崖壁墙立,陡峭险峻。上面数峰汇流下的雨水在这裂口处汇合,飞泻直下,水悬30~40米,古称“飞泉”。

飞泉.jpg

“飞泉”之名由来已久。早在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司馬男清河崔逸《東海县郁林观東岩壁纪》文中,对“飞泉”就有明确描写:“懸流噴水,藏宿雨而時來”。在宋·崇宁(公元1102年)在飞泉下题勒“曾因王邦美览飞泉怪石,花繁可爱”,甲申岁七月壬申题。祖无择,曾任官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言语政事为当时的名臣。他在宋仁宗庆历甲申年秋,初到海州提点时(提点刑狱公事、提刑官),携友一起游历了云台山,观赏了郁林观及其山崖上的“飞泉”,并作诗留念。祖无择的《三言诗》刻写于北宋庆历甲申年(1044年):“挹飞泉醒心骨‌”诗人饮用飞泉的水,顿觉心骨清醒,感受到通过接触自然的美好,寻求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焕发。亲睹这处飞泉飞溅的泉水,自然美好与纯净,顿觉使心骨清醒。明·王同,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544年~1550年)出任海州知州。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间巡视州境旅游景点时,亲书楷书“飞泉”,刻于瀑布岩壁上两字径1.3米。刻文为:“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秋仲月望日。”下款:“奉训大夫海州知州王同书”。(为从五品文官)。

二、唐隶瑰宝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时任海州司马崔惟怦,东汉尚书崔琰之后,其子崔逸撰《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共393字的隶书,分刻21行,每行17字,字径3寸。书法气韵开达,遒劲飘逸,实为全国罕见。文中记录了时任朝议郎行东海县令元暧,拓跋魏之苗裔,宰相元稹之族。行县见之飞泉风景秀美开发旅游景点,碑文中记录其过程和效果,描写了元暖亲自开发飞泉景点,大搞旅游建设的过程及效果:“光发幽躅,起予泉石,缔思构匠,捐洁形胜”。是“志在魏阙,心游江海,两忘出处,双遗是非”。抒发了元公寄情于山水与心怀国家,两者统筹兼得的思想情怀。文中生动地描绘了这里自然生态:“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悬流喷水,藏宿雨而时来。卧石埋云,触摇风而不散,历时花木,红紫无名;入听笙簧,官商自合。”也因官场沉浮要“寻紫翠之所……洗我尘虑。”元公是在寻找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也蕴含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希望通过置身于一个充满紫翠色彩(象征美丽与宁静)的环境中,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放松。崔逸对开发旅游提出了三点独到见解:“殆有知而不能至者,至而不能赏着,赏而不能穷者“。当代名人叶圣陶曾亲书“唐隶宋篆”篆书,镌刻在《东岩壁纪》东侧岩石巨崖上,直到辞世他是“知而不能至者。崔逸最后写道“尔知游名山,勒铭纪者……”。崔逸对这处山水胜境“长牵尘迹,心事尽于岩间”留下深刻印象,让他永远地惦记牵挂在心!

三、宋篆翰墨     

    在唐隶碑偏西南下边几米远的乱石中,宋篆是另一块石刻,一块高约5米,宽约6米的棱状似的巨石,兀然矗立,从山石间拔出,北面岩石上镌刻着宋·祖无择撰文,苏唐卿篆书,王君章镌刻世称“三绝碑”的“三言诗刻”,共102字,分刻12行,字径26厘米,属小篆。“犯惊涛,航溟渤。披宿莽,屐崛岉。簪磐石,解簪韨。挹飞泉,醒心骨。挥高论,谢俗物。……千万年,苔藓没。后有人,为吾拂。”祖无择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第三名登进士第。祖无择进士及第后,历知南康军,公元1041~1044年历知海州。与欧阳修、司马光同为好友,与王安石同一办公室。今天正如古人所预料那样,一代一代人们不都是那样,拂开苔藓,欲睹千古翰墨神韵吗!

《东岩壁纪》唐隶宋篆问世以来,虽“境地幽僻,人迹罕至,岁久藓蚀,椎拓绝少。”正如古人所预料那样,早在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石家赵明诚母病故,他南下奔丧。那时金兵进犯都城开封,李清照晚些整理可带走文物15车,行至东海,立即去郁林观拓下唐隶宋篆,从此《金石录》又增加这一篇目,为书艺中瑰宝唐隶宋篆的传播,“尤为可幸也。”清吴玉搢(1698年~1773年),清代古文字和考古学家。字籍五,号山夫,江苏山阳人(今江苏淮安人)。乾隆帝10年岁贡生。幼承家学,八九岁即喜辨识古字)广收古今墨拓,将三言诗刻编入古今篆刻之次,载于《金石存》。明、清两代皆收入地方志书。建国后,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编印的《各种书体源流浅说》里,在介绍宋人小篆时,特别推崇三言诗刻。

四、遗产美景

    飞泉石刻群中较为重要共有16处,唐刻1处、宋刻8处、明刻2处、清刻4处、现代石刻1处,其它还有无年款石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宋朝兵部尚书李弥大的《宋四士题名》,原海州通判刘居实的《宋刘居实题名》,有北宋文学家海州通判石曼卿所题的《濯缨泉》,还有明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飞泉、“采山钓水,抹月披风”等石刻。雄浑潇洒,苍劲有力,其中飞泉二字最大,字径50厘米,刻于东边高大的瀑布上,后人就将此处称为飞泉。整个石刻群都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石刻史精品。东岩壁纪处的郁林观早己荡然无存,千百年前古人称为“东海第一美景”,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览,,它留给后代人的是骄傲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仙宫兴衰。历经千百多年的郁林观几经轮回,郁林观的兴旺是与这里僻静、山水壮美有关。史书记载,是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由东海人创建的,为女宫下院。女冠下院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它的兴旺是与唐朝皇家对道观的尊崇和扶持分不开的,入道仙游,蔚然成风,上至将军、士大夫、公主、宫女,民间也纷纷效尤。唐朝是历史上封建社会较为开放的时代,不少文人墨客也常来这里与观中道士、道姑有过交往。郁林观在当时可谓是东海大岛——郁洲山上第一个建起来的,规模宏伟、香火旺盛、道士众多。有关资料介绍,纵观这里:香烟缭绕、钟鼓传声、仙宫神府、福地洞天、世外桃源、天上人间。环视周围:古木参天、山水幽奇,飞泉瀑布、悬空直泻、溅玉喷珠、松风海涛、时闻接响、鸟语花香、横石埋云。

一位蔡姓老大爷介绍说,解放前这里曾经叫做蔡庵,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古时当地有一富户蔡老爷,膝下一女,年及笄,爱如掌上明珠。一次得病,远近名医也没治好,巫婆许诺小姐为尼,后病渐好。蔡老爷一诺千金,大兴土木建造庵堂,并划拨百亩良田供生活所用。当地一些年龄大的老人都清楚记得,旧观遗址在涧沟西侧一块平缓的坡地上,占地30来亩,座北朝南,前后大殿,配殿,耳房,到解放前郁林观早已破败不堪,破墙旧院存有3-4米高,后逐步被夷为平地。今天在这里伫立良久:当年的兴盛,已成为历史;真是令人惋惜,无限感叹啊!

 

   作者:吴成芳,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大退休干部  

附:《東海縣郁林觀東岩壁紀》

東海縣郁林觀東岩壁紀

(原文为繁体字)

紀曰:維大唐開元七年,歲在己未粵正月庚寅朔,時大人出爲海州司馬,禮當巡屬縣、問耆疾,周覽海甸,察聽甿謠。人無事矣,乃回駕惕想,眇矚雲山,尋紫翠之所,登虬龍之道。蓋欲征靈宅吉,洗我塵慮;岩岩直上,窅窅傍邃。霧月與碧海同深,霞朝將赤城爭峻。代有知而不能至者,至而不能賞者,賞而不能窮者!亟聞我東海縣宰河南元公:光發幽躅,起予泉石,締思構匠,蠲潔形勝,遂披叢篁,鑿崩壁。懸流噴水,藏宿雨而時來;臥石埋雲,觸搖風而不散。曆時花木,紅紫無名,入聽笙歌,宮商自合。固可爲真人之別館,元始之離宮哉!夫登會稽探禹穴,慕古長想,複何奇乎?豈如志在魏阙,心遊江海,兩忘出處,雙遣是非,唯元公得之矣!攀賞未極,列壑生陰,促駕言旋,攢峰擁騎。家君顧而歎曰:爾知遊名山,勒銘記者,非思入上玄,道存虛白,亦何能造次不遠而爲之!吾少事雲林,長牽塵迹;晚齡心事,盡于岩間。小子志之,贻夫來者。其列座同志,次而镌諸。司馬男清河崔逸文。朝議郎行海州司馬崔惟怦字踐直、朝議郎行東海縣令元瞹字徽明、丞閻朝賓、主簿孫亨友、尉苟抱簡、尉上官崇素、司兵窦晏”。

    编辑/萧文

上一篇:千古南城 几闻烽火 下一篇:吴承恩采风小村写成《西游记》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