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传承交流禁忌
俗语,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用于教育后世做人做事道理的通俗易懂的精练语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其中很大一部分表达的是古人为人处事的经验。今天介绍一部分日常交流方面的俗语,从中可以看出社交方面的礼仪与禁忌。
⒈吃枪药啦
【语言运用环境】通常用于争论问题的语境下。比如:“今天你怎么了,吃枪药啦,说话这么冲!”
【俗语含义】火药焰爆是很烈的,也是很吓人的。这句俗语意思是说话言词激烈,咄咄逼人。
【交流中忌讳】大声嚎气、火冒三丈等,有失言者风度。通常提醒语:“有话儿好好说。”
⒉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语言运用环境】在双方对话中,对方说了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话时,便用此俗语给予提醒。比如:两家公司的代表到一起洽谈业务。两个主谈人正聊着,触及到共同认识的第三人,于是话题转入了这个人的私生活问题,而且聊得津津有味。把众人凉于一边。一方的秘书在一旁提醒:“老板,出家人不说在家的话!”意思是这是正式洽谈业务的场合,不适合八卦,有失专业。
【俗话含义】出家人语言上是有戒律的,不准妄语、不准绮语(胡言乱语),更不能随意谈论俗家人儿女情长的事儿。比喻不要说与其身份不相符合的话。
【交流中忌讳】社交活动中,最忌讳说此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话。因不专业而有失身份,让人看低。
⒊吹胡子瞪眼
【语言运用环境】一般指子女犯了错误,父母训诫的场所。父母厉声厉色的大声嚎气地训斥着孩子,爷爷奶奶或其他旁观者看不下去了,“行啦!多大点儿事儿,还值得你吹胡子瞪眼的。”
【俗语含义】原是戏曲中表示发怒的动作,睁大眼睛,不断吹动所戴的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口。后来用作演戏中假动作,表示虚张声势威吓别人。后来,人们就用吹胡子瞪眼来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交流中禁忌】与“吃枪药啦”类似,交流中忌讳火爆脾气,天大的事能压下来火,方是大城府、大作为者素质。
⒋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语言运用环境】一般运用在上司训斥、惩戒过下级,或父母训斥孩子后,又给予安慰或适当补偿,让其心情平复下来。受到训斥的人面对这种先苦后甜的行为,委屈地或不满地说,“老是这样,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俗语含义】挨打是受苦的,受到伤害的。甜枣是美食,谁都愿意吃的。为此,把“打一巴掌”形容惩罚,“给个甜枣”形容奖励。“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表达一种软硬兼施的整治策略。或者表示在损害了对方的利益后,又给予一定的好处,予以抚慰,博取对方的谅解。
【交流中禁忌】这种策略切忌使用在辈份相同、级别相近、年龄相当的人身上。否则,这一“巴掌”就已经中仇了,再给“甜枣”也无济于事。
⒌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语言运用环境】这是一句提示语。用在制止当人面揭人短、或拿人短处说事行为的。比如,两个人在讨论问题时,双方争执不下,对方突然来了一句:“你看得准,你还找那么个对象,既让人骗色,又让人骗财!”被说者哑口无言。转身离开。其父亲坐在一边看不下去了,“你这人可真是够戗,谁都知道当着矬子不说短话,你这可倒好!”
【俗语含义】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不要拿人家的短处、隐痛说事。这句话对应的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交流中禁忌】在双方交流中,忌讳触碰别人隐痛,否则就可能断交。
⒍得理不饶人
【语言运用环境】这句俗语,一般用于劝解人。比如:对方已经认错了,道歉了,自己还喋喋不休地讲自己的理儿。旁观者看不下去了,“你不要得理不饶人好不好?”提醒说话者,给对方留些颜面。
【俗语含义】指在争执中只要有理,就不肯退让。多用来形容人厉害、不好惹。其对应的俗语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交流中禁忌】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平等情势时,得势一方,忌讳过分的刺激弱势一方。否则引起怨恨,会导致日后“报复”。
⒎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语言运用环境】这是对别人私下谈论现象有所猜忌的话。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离开办公场所,到没有外人的地方,私下里小声议论。当有人过来,则立即停止议论,甚至马上离开。发现这种现象的人会自言自语地:“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俗语含义】不怕人知道的话,就会光明正大地说;背着人说的话,肯定不是好话。同类俗语有: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交流中禁忌】鬼谷子,“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即常说的“祸从口出”。单位同事之间,切忌:私下里谈论。因为这样会引起与己不慕者的猜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⒏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语言运用环境】劝解人不要听信传言。比如:“你还在这儿埋头苦干呢!人家小刘这几天正跑董事会的人,争取总监位置呢!”“你听谁说的?”“刚才在茶水间,小张说的呀!”“别听他们的,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俗语含义】长虫,俗语中指蛇。蛇是没有腿的。这句俗语的意思,传话儿,传来传去就会生枝长叶,变形变味。到最后就能把原本不长腿的蛇,说成长腿了。“传话者必使坏话更坏”、“传话者会使好话更好”。
【交流中禁忌】切忌以讹传讹。古人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鬼谷子》揣篇中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测深揣情”,即是说探测内心以获真情。古人强调的,凡探真情,需要自己亲自观察研判,而不能听信传言。
⒐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语言运用环境】日常交流方面。在双方交流或多人在场交流中,对方或有人“当着矬子说短话”,或含沙射影说了别人的短处,让被刺激到的人很气愤、闷闷不乐,甚至离场。别人发现,劝解说者用语;或被刺激到的人应答别人 “你怎么了”的话时所用,即“她就是说我呢,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深度揣测方面。这句俗语是一项交流原则,重点应用于社交或对外交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对方口心是否合一的准确判断,是实现社交或交涉目标的关键。在社交中,适时地倾听要比夸夸其谈更具主动优势。不能倾听,就不知对方真实意图。通过听,判断是言不由衷还是言之所衷。以此,做出切实应对。
【俗语含义】表面理解,如同俗语“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听话儿听音儿”,你再会说、再会掩饰也逃不过机敏的人的耳朵。策略方面理解,你再会表达自己,也不如先倾听对方的说,从话中掌握对方的真实意图。
【交流中禁忌】日常交流中忌讳不看交流对象是谁、不了解交流对象的相关情况,而不知深浅的言词。更忌讳有意识的含沙射影,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与猜忌。在社交谈判中,最忌讳不知彼而倾述己见,使自己陷入被动。
⒑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语言运用环境】是劝解别人不要搬弄是非时用语。比如:“听小扬说,小李就能得瑟,听说今天早上又给总监买了拿铁咖啡。我得去提醒小李一下!”“得了,这与你有关系吗?没听说吗,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还有,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劝你不要去,即使别人告诉小李,小李问你,你都不能说。”
【俗语含义】作为劝解人用语,意思是会说话的,不会透露冲突双方相互诋毁的语言;不会说话的,就会把冲突双方相互诋毁的语言告诉对方。作为交际原则,意思是不要在冲突双方之间煽风点火,能瞒着、灭灭火,就不要两头传。
【交流中禁忌】在社交中,最忌讳相互传话,尤其是在矛盾双方间相互传话,会致自己于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因“搬弄是非的人”而被孤立。
⒒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语言运用环境】用于劝解总爱八卦的人。比如:“人家的事与你有关系吗?你老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没完,谁愿意听呀!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俗语含义】表面理解为,会说话的人说说与自己有关的事,不会说话的人总说与自己没有关的事。作为一种交流规则,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要去说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云: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这就是说,不要关心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
【交流中禁忌】在社交场合上,最忌讳说一些不着四六的,自己关心而别人并不关心的、与自己和与听话者无关的事情。浪费时间,污染耳朵。相反,说说自己的事,让人家帮助参谋一下,这是对人家的尊重,因而是受欢迎的。
⒓酒后吐真言
【语言运用环境】饮酒或谋划饮酒的场合。比如:酒喝到一定时候,嘴就没把门儿的,平时不能说不敢说不愿意说的话,可能都说了出来。于是,人们感叹,“她真是酒后吐真言呀!”再比如:他这几天老是闷闷不乐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问他也不说。于是,朋友几个就说,请他喝酒吧,让他酒后吐真言,我们好知道怎么开解他。
【俗语含义】酒喝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把真话说出来。人们的经验是,大部分人会把自己的痛隐藏在心里,不愿望说出来。当喝酒了,酒劲儿上来时,就会打破自我封锁,吐露心中的不痛快。作为一种探视别人私密的策略,是利用这一心理规律,寻求他人内心真情。类似于“小孩嘴里无假话”,也是遵循一种心理规律。
【交流中禁忌】在社交活动中最忌讳饮酒无度。通常说的酒后误事。尤其是在人际关系较复杂的环境中,更忌讳饮酒。同时,也不要给别人探视自己私密的机会。人们常说,酒逢知己饮,因为只要是知己,就会帮助保守秘密。
编辑/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