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016—秦帝国统一的前奏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2-08-23854

中国通史】—016

秦帝国统一的前奏

【编者按】战国后期,展开变法的各国在风光一时之后,大都日益削弱。面对复杂多变的世局,各国为了生存,都展开了外交攻势。或拉拢盟友,建立统一战线,或打击对手,赢取自身的利益。士人们怀揣经世治国之才,来往于各国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斗智斗勇的传奇。历史上称这种时而南北合纵以抗秦,时而东西连横以牵制各国的现象,为合纵连横。

本节重点讲述合纵连横,秦帝国统一的前奏。

历史进入到战国时期,原有的政治秩序被打破,周天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七个国家。各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各国交往的加深,它们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谁来主导这一秩序的制定,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每位国君都希望名垂千史。在相互之间的生死博弈中,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出者,萦绕在每个国家治理者尤其是君王的心脑。

战国中后期,各国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在魏惠王时,经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惨败之后,当初的傲慢不复存在,开始在各国的利益争夺之间,寻求生存之道;齐国则经过齐威王的改革,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称雄一时的魏国,成为东方的强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屡次大败魏军,成为西方的强国;南方的楚国尽管改革不彻底,但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也是名符其实的大国。

齐楚燕韩赵魏秦,各国实力虽有差异,但还没有悬殊到无所顾及。因而战国的局势进入更加动荡和复杂的时代,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充斥着各种不可预见的可能。

在事关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敌人和朋友的定义变得模糊。迫于形势的需要,各大国纷纷拉拢其他国家,以避免自己被孤立,或者成为所有国家的攻击目标。于是,在外交和军事上就产生了合纵连横的各种活动。

所谓“合纵”即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将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将其逐个兼并。

所谓“连横”,则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借此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为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奔走于各国的人,就是所谓的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巧舌如簧,游说各国国君,或鼓吹合纵,或主张连横。那个时代,他们慷慨陈词,虽不是帝王之身,却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时局的走向。

1661188466165371.jpg

最早主张连横的是纵横家张仪。张仪是魏国公族出身。公元前329年,他来到秦国,希望于乱世中凭借自己的满腹韬略,建立一番丰功伟绩。也许是机缘巧合,当时楚国正在攻打魏国,张仪趁机促使秦国帮助魏国击退了楚国。作为回报,秦国顺利地从魏国手中获得了河西地区。让张仪彪炳史册的不是这样投机取巧的小智慧,而是接下来张仪所展现的大谋略。

在获得河西地区之后,张仪率军攻占魏国蒲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市隰(xí)县。但随后,又请秦王还给了魏,就在魏国沉浸在失而复得的欣喜中时,张仪又不失时机的前往魏国,陈述利弊,强调秦国有恩于魏国,劝说魏惠王不能这样对待秦国,迫使魏王把陕西榆林市南与韩城南(上郡十五县及少梁)献给秦国,正是张仪,秦国控制了黄河天险,向东突进的大门已经敞开。秦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面对张仪的连横策略,魏国将军公孙衍寝食难安。他清楚,这样发展下去,魏国会不断地被削弱,直至毫无反抗之力,成为秦国统治下的郡县。公孙衍试图拉拢别国建立合纵,联合抗击秦国,几经挫折之后,终于在公元前318年,魏楚燕赵韩五国在公孙衍的发动下组织了第一次合纵攻秦。本次合纵以楚怀王为纵长,但实际出兵的却只有韩赵魏三国,最终导致合纵被秦击溃,韩魏两国逐渐向秦靠拢,秦国一步步壮大。

至此,战国中期纷乱的局势似乎渐渐明朗。

公元前316年,秦吞并巴蜀,使国土扩张了一倍左右。而此时,东方六国中,当属齐楚的实力最为强大。秦国对其还比较忌惮。但是,齐与秦不接壤,所以齐对抗击秦国的合纵并没有兴趣。相比较而言,它更热衷于攻伐自己周边的国家。例如,在公元前316年,齐宣王乘燕国发生内乱之机,派兵用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国全境,但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引起燕人反抗,齐军被迫撤回。经过这次失利,齐国将视线转身秦国,它与楚结盟,与秦魏韩三国形成了两个相互对抗的集团。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假称会献上商於六百里土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市,以此来骗得楚与齐绝交。当楚怀王察觉受骗,大举发兵攻秦,楚却因为实力不济而一败涂地,被迫割地求和。

此后,时局发生变化,张仪说服韩赵魏与秦连横,共同对抗楚国,致使楚国四面受敌。

公元前299年,秦假意和楚“亲善”约楚怀王到秦楚交界地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会盟,结果楚怀王刚到武关就被扣留,最后死在秦国。继位的楚顷襄王更加昏庸无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

秦利用各国之间利益的不同和各个国君的贪欲,使他们彼此相互征伐,自己则不断积累实力。

当楚国衰弱后,齐秦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公元前288年,秦为了抗击日益兴起的赵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并联合五国围攻赵国。就在秦欲故计重施之时,却被战国时期另一个非常有名望的游说家苏秦,识破了阴谋,他劝告齐湣王放弃帝号,发动合纵。于公元前287年,会合燕韩魏赵等五国军队,攻打秦国。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秦被迫向魏赵割地求和。

然而,齐湣王在攻秦取胜后,更加野心勃勃。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宋国,接着又占据楚国淮北,乘势攻打韩赵魏,这引起了各诸侯国的恐慌,准备合纵遏制齐国。公元前284年,一直在卧薪尝胆准备报复齐国的燕昭王看到时机成熟,便联合各国大举伐齐,在击败齐军主力后,燕国单独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几乎使齐亡国。后来,虽然齐将田单利用反间计收得失地,但齐国已经彻底被削弱了。

楚齐衰弱以后,山东六国中,算得上强国的只有赵国了。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国力迅速强大,消灭了心腹大患中山国,又向北击败游牧民族,拓地千里。赵武灵王死后,继位的国君先后任用赵奢、廉颇、蔺相如等贤臣良将,数次挫败秦军,成为秦国向东扩张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秦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这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必然的发生,却是由偶然的事件所引起的。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yǐng城,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

廉颇.jpg

至公元前262年,秦攻取韩国野王(河南省沁阳),隔绝了上党郡(山西省东南部)与韩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不知所措,只好献上党郡与秦议和。然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投降秦国,于是私自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想借赵国抗击秦国。赵国便派大将廉颇屯军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秦则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赵军对峙长平。秦军远离本土作战,企图速战速决,开始就猛攻赵军,廉颇初战失利,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固守城垒,不与秦军作正面交锋,转眼间秦赵两军一攻一守,在长平相持了三年,难分胜负。但秦军终究是远道而来,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于是,秦运用离间计,派人持重金到赵国,扬言廉颇不足为虑,秦军真正害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王本来就对廉颇初战失利不满,如今又一直停滞不前。结果他竟听信了谣言,命赵括代廉颇为将。

白起.jpg

秦国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秘密换上了当时秦国最杰出的将领白起。赵括年轻气盛,一到长平就改变部署,率主力部队与秦军决战,白起利用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以及骄傲轻敌的弱点,命秦军假装败退,将赵括引至秦军营垒前,结果秦军主力坚守不出,以致赵括攻城不破,反被四面包围,秦昭王得知后,亲赴前线,同时征发15岁以上男丁,到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兵和粮食,46天后,赵括在率兵与秦军搏战中被射死,40多万赵军全部投降。为了彻底摧毁赵国的战斗力,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只释放了240多个年幼的赵国降军。

作为秦在中原的最后一个强手的赵国,经长平一战,再也阻挡不了秦挺进中原的步伐。长平之战也成为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血战。历史将统一天下的重任交给了秦。秦也在偏远的西部开始以心怀天下的姿态雄视四方。

整理编辑/小月 

上一篇:017—生产变革 下一篇:018—旷世壮举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