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网
民风网
文明史话

010—群雄并起与五霸迭兴

文章来源:民风网 更新时间:2022-08-191319

【中国通史】010

群雄并起与五霸迭兴

【编者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掌控力。各诸侯国在相互结盟、相互制衡、相互征伐中,起落兴衰,此起彼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一方面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争霸。另一方面,一些实力比较弱的小的诸侯国艰难生存,寻求依附保护。在激烈的争霸中,先后称霸的有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关于“春秋五霸”,基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本节,我们先讲述前一种说法。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此时,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拥有雄厚实力的郑、宋、鲁、齐、楚诸国,趁机争夺土地和人口,以及其他国的控制权。因而,展开殊死的争霸斗争。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战争483次。拥有实力的君主相继崛起,并依靠文治武功,创建起自己的霸业。先后称霸的有5人,史称春秋五霸。

一、齐桓公

1660911918106830.jpeg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继位,公元前679年称霸。公元前651年,达到顶峰。在群雄并起、风雷激荡的年代,齐桓公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称霸的诸侯?

这要从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说起。齐襄公是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在位于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妹文姜乱伦,派亲信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死彭生以向鲁国交代。攻打卫国、鲁国、郑国劳民丧财,引起上下不满。公元前686年,连称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其妹为齐襄公的妃子、管至父姬姓,管氏,周穆王的后代,管仲族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因不满齐襄公答应他们驻守葵丘一年便派人替换而不替换的做法,联合公孙无知(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与小白的堂兄弟,春秋时期齐国公族起兵叛乱。小白在辅臣鲍叔牙的陪同下逃到了莒(jǔ)(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雍廪(yōng lǐn,又作雍林,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大夫)报当初公孙无知的虐待之仇,袭杀公孙无知。动乱平定后,齐国的贵族分别向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发出回国继位的消息,为了赶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国继位,公子纠的辅臣管仲亲自带兵埋伏在小白回国的路上,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铜质带钩。小白便将计就计倒地装死,骗过了对方。趁机赶在自己兄弟前面,登上国君之位,史称齐桓公。

然而,齐桓公开始了一系列莽撞的行为,为了报一箭之仇,他骑兵攻打鲁国,迫使公子纠自杀。

公元前684年,他继位后的第二年,盛气凌人的齐桓公再次发动攻打鲁国,惨遭失败。随后,又实施联宋攻鲁的计划,又因宋国战败而流产。就在齐桓公接二连三遭到挫败的时候,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曾经射杀齐桓公的管仲。

管仲.jpg

管仲,名夷吾,今安徽颍上人,父亲曾是齐国大夫,后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活,管仲做过商人,后从军,是鲍叔牙的好友,鲍叔牙劝说齐桓公,大意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欲成霸业,就非管仲不可,不可失去他。化解了齐桓公与管仲的旧怨。于是,齐桓公礼待管仲,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蓄国力。

在这期间,齐国文武并重。一方面消灭邻近小国,扩大领土,震慑其他诸侯国。另一方面,调解诸侯内部纷争,提高齐国威望。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陈、卫、郑再会盟,取得成功,齐桓公开始称霸。

到公元前667年,在制服郑国之后,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等国君在宋国的幽会盟。这次会盟,周天子的代表以天子的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然而,这时中原华夏驻国,却面临着南方强盛起来的楚国与北方戎狄两面夹击的威胁,刑、卫等国形势危急,这就是所谓的“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面对华夏诸国的共同威胁,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征讨。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大破山戎,解除山戎对燕国的威胁,接着进军消灭了位于今河北唐山一带的令之、孤竹国,把开辟的土地都送给了燕国,又把部分战利品送给了没有出兵的鲁国,陈列在周公庙里。

此后齐国出兵击败狄人,救刑国于危难之中,帮助卫国复国。使“刑迁如归,卫国忘亡”。

面对南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一举消灭亲近楚国的蔡国,并夺取楚国边境小城召陵。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一带,齐桓公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一次会盟。召陵会盟成功制止了楚国北上的势头。其后,齐桓公与诸侯平定周王室内乱,扶持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兰考县一带,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了,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至此,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

【编者注】胡雪岩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统兵者,不穷兵黩武;善于打仗者,不会被激怒;善于战敌者,不会与敌对持;善于用人者,谦下之。)

在齐桓公40年的霸业中,管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齐桓公从鲍叔牙口中得知,“欲霸业,非管夷吾(管仲)不可”时,依然摒弃前嫌,拜管仲为相国,尊他为“仲父”。甚至,向群臣宣布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所有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管仲的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方针制定上的不同反响。他首先改革内政,在行政上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君主集权。在经济上,利用齐国有山有海的自然条件,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实行鱼盐出口免税的鼓励贸易政策,发展农业、渔业和盐铁生产。同时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也就是说,按土地的肥瘠收税,这大大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在军事上,士兵按照居住地进行编制训练,增强了凝聚力和创造力。

管仲这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得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政策上,管仲帮助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制定先北后南的方针,一方面帮助燕国、卫国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团结华夏诸国,另一方面又组织齐国、鲁国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国、楚国两国,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

所以,《史记》称赞管仲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二、晋文公

晋文公.jpeg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主要成就:拔擢(bá zhuó,选拔提升之意)贤能、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就在齐桓公称霸之际,位于今山西境内的晋国也正在崛起。晋国是西周最早册封的诸侯国之一。到晋献公时,已经是一个大国。然而,晋献公晚年沉溺于美色,废长立幼,引发了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在外流亡19年,悲惨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公元前636年,61岁高龄的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任命有才干的赵衰衰读作cuī。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狐偃húyǎn,晋文公的舅舅,晋国国卿,重臣先轸zhěn,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等人,确立了对内修明政治、富国强兵,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抑制荆楚的争霸方针。为此,晋文公改变世卿制,设立由国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广招贤能之人,削弱公族势力。

开农田,兴水利,轻赋税,奖农商。晋国繁荣了起来。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亲自领兵勤王,平定周王子带姬姓,名带,亦称叔带、太叔、太叔带。因受封甘地,今河南洛阳南,谥号昭,故又称甘昭公。他是周惠王姬阆之子,周襄王姬郑异母弟,母为惠后之乱。这使晋文公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并因此从周襄王那里得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温(河南温县境内)、原(河南济原)、攒茅(河南省辉县市境内)四邑。

与此同时,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失去了继续称霸的能力,中原诸侯也随之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实力强大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张势力,相继控制了郑、陈、鲁、蔡、曹、卫、许等中小诸侯国,并击败企图称霸的宋国,大有入主中原之势。

当时的齐国,已无争霸之力。秦国偏处西陲,被晋国阻隔,对中原可望却不及,只能致力于向西拓展势力。楚国要向北发展,称霸中原,晋国也要立足中原,领袖华夏诸国,两国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

对于迟早要来的冲突,晋文公虽是洞若观火,却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他的争霸战略。他帮助秦攻取位于秦楚之间的、楚国的附庸国鄀,使秦楚处于敌对状态,不得不与晋国结成同盟。

同时,晋文公又汲取宋襄公在泓水惨败的教训,分化楚的盟国,避免过早地同楚国对决。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晋文公首先派兵攻占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吸引楚军前来救援,这样一来,即使楚军疲于奔命,又解除了楚军对宋国的围攻。然后,暗地里答应曹、卫,只要他们与楚国绝交,就可以复国,使得楚国陷入孤立。

在两军对峙之际,晋文公命令军队退避三舍,后退九十里驻扎下来,实现了当年流亡时对楚王的承诺,取得道义上的优势。楚军主帅紧追不舍,但由于长途奔波,孤军深入,士气开始衰弱,而晋军的斗志却被激发了起来。

晋楚在城濮今河南濮阳,濮为水名,濮水决战时,晋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方法,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楚军左右两翼,接着假装溃逃,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决战胜利,史称“城濮之战”。

楚国北上势头再次受到抑制。同年5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陈等国国君,在郑国的践土(河南原阳西南)举行盟会。周襄王册封晋文公为侯伯,统御诸侯。于是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新的霸主。然而,仅仅五年之后,即公元前628年,年老体衰的晋文公去世。

三、宋襄公

宋襄公.jpg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齐桓公死后,新一轮霸主之争又拉开了帷幕。最早站出来想充任霸主之位的宋襄公。宋是商人的后裔,周灭商之后,把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分给了商纣王兄长,微子启。来继承商的宗祀,以安抚商朝遗民。宋国并不强大,仅仅是一个二流小国。但宋襄公一直追随着齐桓公。因此,当齐国内乱,齐桓公所立的太子公子昭,跑到宋国请宋襄公为他做主时,宋襄公就自认为接替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时机到了。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联合卫、曹、邾四国联军,送公子昭回国继位,因为齐国几大集团在相互争斗中实力消耗殆尽,所以公子昭顺利当上了国君,这就是齐孝公。

自认为安定齐国有功的宋襄公,以霸主自居,然而却没有什么国家搭理他。于是他想效法齐桓公举行会盟。以共同辅佐周王室为号召,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39年,楚、陈、蔡、许、曹、郑等国会盟于盂,今河南睢县西北一带。会盟时,楚国暗藏甲兵,忽然发难,宋襄公却毫无防备被俘。楚军挟持着宋襄公进攻宋的都城,企图一举灭宋。但在宋国军民的抗击下,楚军无功而返。这时,宋襄公以无利用价值,被楚国释放了。但他奈何不了实力强劲的楚国,于是迁怒于与楚国交好的郑国。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号人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楚成王决定干预出兵攻宋。宋回师,两军决战于今河南柘城西北的泓水一带。楚军实力强于宋军,但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当楚军渡河时,大司马公孙固主张半渡而击。宋襄公却认为这是不仁义的事情,眼睁睁看着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当楚军开始布阵的时候,大司马公孙固又提出趁楚军立足未稳进攻,宋相公仍然不齿这种不义之举,终于楚军准备停当。铺天盖地向宋军杀来时,宋军势当力枯,一触即溃,宋襄公狼狈逃回都城,不久含恨而死。

四、秦穆公

秦穆公.jpg

就在宋襄公的霸业未曾绽放就已枯萎,而实力雄厚的秦国和楚国都跃跃欲试之际,年逾花甲即位的花甲晋文公,让秦楚独霸中原的梦成为泡影。

秦穆公是晋文公的老邻居和老对手。晋献公晚年,宠爱从戎族那里俘获的美女,废长立幼,逼死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晋文公)和夷吾(晋惠公),引发晋国内乱。

西方的秦国开始蠢蠢欲动,秦的先祖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有功。于是,平王把岐山以西戎狄占据的土地赏赐给了秦,在与戎狄的殊死斗争中,秦逐渐发展并强大起来。到秦穆公继位时,秦国已经占有了关中大半的地区,成了一个拥有一定实力的大国。在与中原诸国相比,文化仍显得落后,实力稍逊晋国一筹。鉴于此,秦穆公采取了两面发展的战略,在西方继续向戎狄索取土地,在东方力图入主中原,创建霸业,这样一来,秦家门口的晋国成了秦东进中原的一道巨大的屏障。

秦穆公一直想利用晋国,为此他先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为妻,结“秦晋之好”。但对秦穆公的野心,晋国历代君臣都是心知肚明,晋惠公在秦军护送下回国继位后,立刻撕毁了对秦穆公回报8座城池的承诺,还借秦国饥饿之际,大举攻秦。

秦穆公先是大败晋惠公,迫使晋割让土地,又让晋惠公太子子圉入秦作人质,晋惠公死后。太子子圉逃回国继位,视为晋怀公。他仍然敌视秦国。秦穆公为了扶植一个亲近秦国的晋国,将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从楚国迎来,将女儿文赢嫁给他,希望延续“秦晋之好”。

之后,秦穆公送重耳回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在外颠沛流离19年的晋文公,其谋略和抱负丝毫不输秦穆公。在周王室内乱之际。他抑制秦国兴师勤王。不给秦国入主中原、名利双收的机会。然后,帮助秦国夺取楚国的小块土地,使秦楚对立,使秦不得不真心实意地与晋结盟。

最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战胜楚国,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此时秦穆公幡然大悟,却已经无可奈何。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先后与晋三次大战。崤山之战,秦全军覆没。彭衙之战,秦军再次失败。公元前625年,恼羞成怒的秦穆公亲自讨伐晋国,虽然取胜,但秦国东向的战略要地,桃林要塞始终控制在晋国手中。秦国仍然无法向东发展。不得以秦穆公调头主攻西面的戎狄。

他任用熟悉戎狄情况的由余,采取先强后弱,分化瓦解,依次征服的策略,终于获得成功。史料记载,秦穆公“益国十二,辟地千里”。周襄王承认他为西方诸侯伯,秦穆公“遂霸西戎”,成为西戎霸主。

五、楚庄王

楚庄王.jpg

晋楚的城濮之战,让楚国大败。楚国会甘心吗?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年龄尚不足20岁。当时楚国一片混乱,先是公子燮与子仪发动叛乱,接着楚国又大闹饥荒。臣服不久的蛮戎、百濮等部落,也是蠢蠢欲动。面对不利的局面,年少的楚庄王表现出这个年龄少有的老成。它表面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不发号令,任由小人欢天喜地,嚣张一时。如此三年,楚庄王对楚国的内外局势,文臣武将的愚贤忠奸,都有了了解。便下决心开始自己的宏图大业。

他罢黜奸佞大臣,贬斥无能之辈,任用孙叔敖、伍举、苏从等人,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在很短时间内使楚国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军事训练有数,羽翼丰满的楚国北上中原,开始了与晋国的争霸斗争。

面对强大的晋国,楚庄王采取迂回包抄,削其枝叶,弱其主干的办法,试图循序渐进的夺取晋国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608年,他亲率大军讨伐陈国和宁国,击溃前来增援的晋军。公元前606年,又征讨陆浑之戎,并乘势沿洛河北上,在周天子境内陈兵示威,炫耀武力。他向周天子的使臣王孙满询问“九鼎轻重”,暗示欲取而代之。

不畏强暴,机警睿智的王孙满,告诫楚庄王想要诸侯臣服在德不在鼎。受到教训的楚庄王意识到周王室还大有人在。于是班师回国。之后,楚庄王镇压了贵族若敖的叛乱,征伐判楚的群舒,灭掉舒蓼。将楚国边界推到淮河流域,并与吴、越定盟,安定了东南边境。使楚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

从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598年,楚国先后7次进攻郑国,使得郑国困苦不堪,而此时的晋国,君弱臣强,君臣离心,只好任由楚国东征西讨,蹂躏自己的附属小国。

郑国日夜盼望着晋军援军,晋军却迟迟不见踪影,最后被迫与楚结盟,臣服楚国。姗姗来迟的晋军与楚军,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邲交战。

晋军将领内部,是战是和意见不一,指挥不协调。而楚军在城濮战败后一直在寻机报仇。此时,又新胜郑国,士气高涨,于是趁着晋军步调不一,突然发起攻击。晋军大败,尸横遍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楚邲之战”。邲之战后,楚国驰骋中原,晋国无可奈何。至此,楚国历经几代国君到楚庄王时,终于夺得中原霸权。楚庄王也实现了他早年所说的“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凌云壮志。

【编者注】群雄并起,五霸迭兴,靠得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靠得都是任用贤能,进而清明政治、安宁国民、发展生产、巩固根基,增强实力。而宋襄公终因与前四者逊色而昙花一现。这一时期的捭阖之理、征战范例、治国之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小月

上一篇:009—神秘甲骨与青铜文明 下一篇:011—吴越争霸与时代变革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1-2015.Kinetika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7001860号-1 特别声明:网站信息仅归民风网所有,未经过同意不得转载或下载图片。 沈阳网站建设 龙兴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32302210387号